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主要经典

《金刚经》《大般若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昧王经》、《称赞佛净土佛摄受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楞严经》、《普曜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伽经》、《佛说阿弥陀经》、《大涅槃经》、《尤婆赛戒经》、《梵网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十住毗婆娑论》(龙树菩提译)、《瑜伽师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说)、《摄大乘论》(无着菩萨造)、《唯识三十论》(世亲菩萨造)《大乘庄严论》马鸣菩萨

五时八教

乃天台宗智顗大师判解一大藏佛教。以五时定释迦一代圣教说法之因由。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分别述之。五时教判,有别有通。别五时,历然有序。通五时,因众生的机感不齐,故教法通于五时。

其根机最钝的声闻大众,必须经过上面别五时的调停与陶铸,才能入于一佛乘实相;而根性利者,不必经历五时,有的经历四番或三番的陶铸与调停,甚至随遇一法便可悟入一乘之理,因而,通五时义得以成立。蕅益大师特别注重通五时的意义,佛陀说法是神力自在,任运度生,根据实际情况而设方便之教,不可思议;虽有五时的区别,然绝不受五时所局限。

《1》五时:第一、华严时,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如日照高山之时。首谈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并于最后开示净土信仰以为归根。小乘学者,如聋如哑,莫能理解。

第二、阿含时,谓佛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小乘经典。

第三、方等时,谓佛演阿弥陀等净土三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经等,均属大乘重要经典,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般若为诸大乘经之母。佛广谈般若空慧而澄净开解小乘行人。包括如金刚经,心经等。

第五、法华涅槃时,谓钝根众生,机渐纯熟时,佛说法华经、涅槃经,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咸得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

《2》八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之为八教

化仪者,系就如来教化的机应,有四教:一、为顿教,谓佛为应大乘利根菩萨直说大法,不谈小乘,即说华严顿入教法;二、为渐教,渐即渐次,谓佛应大小乘钝根众生解说阿含、方等、般若等渐进的教法;三、为秘密教,谓佛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于同会中听法,所闻各异,或为此人说顿,或为彼人说渐,彼此互不相知,隐秘赴机,而各得利益者;四、为不定教,谓佛所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于同会中听法,或闻小法而证大果,或闻大法而证小果,彼此相知,而得益不定者。

化法者,系就如来教化众生的方法,有四教:

一、为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由经律论各含藏一切文理,令众生由此证入道果,此指佛于阿含时所说的三藏教;

二、为通教,谓佛对大小乘根机所说的共通教法,钝根者闻之,便可通入藏教;利根者闻之,便可通入别圆二教;

三、为别教,谓专为菩萨乘所说的教法,别于前面的藏通与后面的圆教;

四、为圆教,圆即不偏之义,谓对最上利根菩萨解。

难易行道

龙树菩萨于《十住毗婆沙论》卷5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

致者。”比喻众生于五浊恶世欲凭自力而期入圣道得果之修行,称为难行道;比喻众生依佛之慈悲与愿力,和自己信愿念佛之诚,而往生净土、得不退转,再修菩萨道最终证果之法门,称为易行道。昙鸾大师于《往生论》卷上说:于无佛之世,经长时勤行精进而至不退转地甚难,称为难行道。

大师又分难行道为五种:1.外道相善,乱菩萨法;2.声闻自利,障大慈悲;3.无顾恶人破他之胜德;4.颠倒善果,能坏梵行;5.唯是自力,无他力依持。以上五事触目皆是,一如陆路步行之苦。书中又指出:若人行易行道,仅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则乘佛愿力,得以往生净土,此即如水路乘船之乐。

后道绰大师于《安乐集》卷上,亦依此说。他将一切行法分为自力与他力,自摄与他摄二种,而立圣道、净土二门之判教说:圣道门即难行道,为自力与自摄之行法;净土门即易行道,为他力及他摄之行法。

本文标签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