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骊山朝元阁的来历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朝元阁在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是隋唐华清宫的一部分,也是唐朝皇帝的家庙。唐王朝崇奉道教,玄宗天宝七年传说玄元皇帝(老子)见于朝元阁,因改名降圣阁。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六《华清宫》:“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日邵日第一人。”参阅宋程大昌《雍录》卷四《温泉·朝元阁》。

2019年10月,西安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考古有了新发现,初步判断出唐代朝元阁是一组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整体建筑应该至少有三层屋檐。

历史渊源

朝元阁是中国现存著名的道观,也被称为老君殿或降圣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

朝元阁创建于公元666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皇帝由于和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同姓(李),所以就追封老子(太上老君)为“圣祖”以及“大圣祖玄元皇帝”,随后又专门为祭祀他,在首都长安附近建立了道教场所,这就是“朝元阁”。不久,朝廷又下令在这里悬挂该朝的几位皇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人的画像。

公元8世纪时,据说皇帝唐玄宗曾经在一天夜里梦见太上老君降临朝元阁,所以又把它改名为“降圣观”,并制作了一尊太上老君汉白玉像放置在观内。

在历史上朝元阁的建筑相当宏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建筑遭受到很大破坏。经过多方努力,朝元阁献殿、大殿、山门、厢房等建筑才又在原址上重修。而现存的朝元阁建筑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再次拆除了一部分房屋后的规模。朝元阁作为一座著名道教宫观,宗教活动至今从未间断。

现代影响

2019年,为配合唐华清宫朝元阁的维修保护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皇家建筑基址——朝元阁遗址进行了发掘,对研究中国大型建筑的结构、布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据介绍,朝元阁遗址目前已发掘面积达850平方米。清理出唐代、元明等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出土经火焚后的地袱、立柱及排列有序的石柱础、莲花纹瓦当、带字瓦、铺地砖、手印纹砖等。

唐代朝元阁夯土基础保存相对完整,排列有序的柱础石对研究朝元阁的建筑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发掘,初步判断出唐代朝元阁是一组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主要组成部分有高大的夯土台、左右两侧台阶式廊道、北部廊道、西侧夯土、顶部建筑、建筑内部夯土台等部分构成,结构较为完整。整体建筑应该至少有三层屋檐。

从发掘情况看,至迟在宋代,朝元阁东西两侧台阶式回廊、北部回廊已荒废不用,逐渐被填埋。

朝元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骊山西绣岭第三峰顶,始建于天宝二年(743年)。安史之乱后,朝元阁逐渐荒废,北宋时朝元阁已毁废。朝元阁是唐代华清宫主要建筑之一,是盛唐皇家依山而建的大型建筑,也是骊山上规模最大的建筑,供奉玄元皇帝(老子)、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等6位皇帝画像,实则相当于李唐王朝的家庙,玄宗时期,除祭祀外,也作为登高远望、郊游的休息之处。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涉及朝元阁的诗赋。朝元阁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当对后代楼阁式或殿堂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影响。

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是一处难得的保存较为完好的皇家建筑基址,它的发掘无疑对研究中国大型建筑的结构、布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