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宋元历史

两宋时期道教的发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宋代管理道教的中央机构是礼部所属的祠部;中央设道录院具体管理道门教务,分左右街,各设道录、副道录为长贰;地方州府或名山山门分别设管内道正司与山门道正司,设都道正、副都道正或道正、副道正为长贰执掌道务。对道士的度牒管理略如佛教。

广设宫观,是宋代道教一大特色。宫观有御前宫观与普通宫观的区别,前者供奉已故帝后的遗像或御书,由朝廷派遣专门的提举宫观官,后者则设住持、知宫事(或知观事)主管。

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是这一政策的奠基者。在夺取后周政权时,赵匡胤利用华山高道陈抟等人为他争取群众,称帝之后他还登门向道士刘若拙、苏澄隐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赵光义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对黄白术、养生术十分感兴趣,不断修建宫观并给予经济优待。

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澶渊之盟刺激他重视本土宗教,宋真宗用了大量精力来扶植道教:宣扬天神降临、天书下降,尊神明赵玄朗为“圣祖”,并封禅泰山;大量兴建宫观,设置宫观提举;制订节日、敬神乐章,编纂《天宫宝藏》、《云笈七笺》;迷恋神仙方药、外丹黄白、养生之术。此后,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继承了宋真宗的崇道政策。

宋徽宗赵佶掀起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实施了一系列崇道措施:宣扬“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道观,在各地兴建神霄宫;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如封玉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封妈祖为“南海女神”;模仿朝廷管理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并大兴符箓道法,与张继先、林灵素、王文卿等道士交好;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列《内经》、《老子》、《庄子》等为修习经典;重编道教历史,编修《政和万寿道藏》。此外,徽宗也实行尊道贬佛的政策。

北宋时期,道教符箓道法特别兴盛,最有影响力的是茅山、龙虎山、阁皂山“三山符箓”,其中茅山宗实力最强,组织严密,高道众多,与统治者关系密切;龙虎宗张天师与统治者的联系逐渐加强,为正一道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新的道派也相继出现,一是以林灵素为代表的神霄派,二是以饶洞天为代表的天心派,南昌的许真君信仰也在兴起。

南宋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基本与北宋一致。宋高宗为保国延祚而求助于神灵,在江南兴建宫观,并任命大臣为宫观提举。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沿袭崇道政策。宋理宗是南宋最尊崇道教的皇帝,他在蒙古威胁日益严重时,进一步加强崇道措施,给一些神仙高道加以封号,优待道派首领,继续兴建宫观,并对《太上感应篇》特别感兴趣,推动了道教劝善书的兴起。在神仙信仰上,除了祭拜昊天上帝,南宋朝廷把紫微大帝座下的天蓬、天猷、翊圣、佑圣四圣和显灵保护高宗脱险的崔府君作为皇室的保护神加以祠祀。

南宋道教以符箓派为主,将内丹与符箓结合,吸收禅宗、附会儒学,除了传统的三山符箓派,还有衍生的新兴道派。

北宋末期第30代天师张继先创造“正一雷法”,使正一派表现出新的活力,成为官方指定的道教诸派首领。张继先著有《大道歌》、《心说》,依据天人感应思想,将“身外雷法”和“体内炼气”相结合,以驭神住气为修道之要。宋理宗召见第35代天师张可大,命其提举三山符箓,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符箓道派的首领。

从天师道演化而来的神霄派以传神霄雷法而得名,代表人物是王文卿、萨守坚,主张内炼为外用符箓之本。

天心派也由天师道演化而来,代表人物是雷时中,天心正法强调作法者须内外兼修,法术才灵验。

由上清派衍化而来的清微派,自谓其符箓出自清微天元始天尊,代表人物是黄舜申,以内炼丹道为本,外用符箓为末,强调心与道合。

东华派源自灵宝派,创始人是宁全真,东华灵宝法注重内炼功夫,规定每天清晨静坐寂来合道通神。

同样从灵宝派分化而来的净明派奉许逊为教主,何真公宣称许真君降神传授净明道法,净明道强调忠孝道德的实现,要求修炼者“以忠孝为本”。
金丹派南宗宗源自钟离权、吕洞宾,宗承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实际创始人是白玉蟾。金丹南宗继承了张伯端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内丹理论,并把理学的正心诚意和禅宗的明心见性纳入修炼方法中,并把神霄雷法与内丹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

白玉蟾在内丹修炼方面,强调以炼心为主,把内炼的过程和秘诀都归结于心性,同时把内丹修炼划分为三关十九诀,在静定之中,以神御气,照察精气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成就金液大还丹。

与金丹北宗全真道相比,金丹南宗没有固定的教团组织,不倡导出家。内丹学在儒家士大夫之间流行,朱熹十分崇奉内丹学,曾化名写作《周易参同契考异》。

道教自北宋之末,有南宗丹道的崛起,已极其明朗。到南宋时期,在北方的民族,长期受困于辽、夏、金、元的动荡局面,国家民族感情,与传统文化精神交相激发,便有王重阳、丘长春师徒的全真道的建立,一变历来神仙方士、符箓法术的道术,提倡敦品励行,修心养性的渐修教化,成为黄河南北声势显赫的新兴道派,威名远布。他们与成吉思汗,及元朝开国之初的政策,并元代以后的道教,都有极大的关系。

明、清以后的道教,即以全真道为其中坚骨干,是为开北宗龙门派的翘楚。全真道的学理与方法富有儒家与宋代新兴理学家的精神。他们生当衰乱之世,华夏丘墟,以民间讲学道的姿态,尽力保持国家民族文化的元气与精神,可谓用心良苦,功德无量。

本文标签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