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壮锦有什么特点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主要产地为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相传,有一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考古证实,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

花式及用途

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挂包、围裙等。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

壮锦工具及纹样

常见的织锦机有竹笼织锦机、龙州织锦机和靖西织锦机,它们都有各自的机架结构和织造原理,是流行于当地且符合当地的织锦习惯。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纹样,一是以几何装饰图案为主的连续纹样,二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复合纹样,三是以吉祥瑞兽为主题的纹样。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蟒龙纹、万寿纹、福田纹、万字菊纹、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

壮锦15道工序

牵经线→整经→穿筘→梳纱卷经→上机→分小综纱→分大综纱/穿提花综→穿筘→打芋子装梭→织布边→挑花结本→送经开纬口→挑花(配色)→走梭→打纬

一张宽50cm,长180cm,难度一般的传统彩色壮锦需160个小时左右完成,中等难度的壮锦织造时长翻倍,多种颜色所配出的绚烂壮锦耗时更长。

原料及制作工艺

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靠工生产。

丝绒:从种桑养蚕,到拣、夹、纺、漂、染,均由织锦者自己完成。

棉纱:从种棉到纺纱,经过去籽、弹花、纺、染、浆等工序。

染料: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种颜色。

壮锦的织机是百年前就已经定型,再经过不断改变的小木机。结构简单,机织轻便,易于操作,使用方便但是效率颇低。全机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组成。机身包括机床、机架、坐板。装纱包括卷经纱机头、纱笼、布头轴、绑腰、压纱棒。提纱包括纱踩脚、纱吊手、小综线。提花包括花踩脚、花吊手、花笼、编花竹、大综线、综线梁、重锤。打花包括筘、挑花尺、筒、绒梭、纱梭。

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织锦人极大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着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便把花纹织在锦面上。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