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高平炎帝行宫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炎帝行宫,位于高平市神农镇故关村,后人为纪念农业兼医药之祖的炎帝含辛茹苦栽种五谷,不避风险备尝百草而只能穴处巢居,风餐露宿,特修此宫殿以表达人们对炎帝的怀念之情。

故关村亦称古关、谷关,地处交通要塞。炎帝行宫建于村北,座北面南,进深一院,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时期多有修茸,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耳殿、舞楼、耳房、圣贤殿等,为清代遗构。院内存有青石香台。大门门楣上浮雕“炎帝行宫”四字。正殿建在1.5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简板布瓦盖顶,前出廊,斜拱。前檐下木雕精美,雕刻精细,内容为西游记故事等。

该宫建于村中偏南,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明代已有。

座北面南,单进院。现有正殿、午台、圣贤殿等。正殿三间,进深六椽,前殿悬山顶。院内现存,明、清碑四通。

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磐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现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几百余步也。”炎帝行宫是一处重要的炎帝遗存。

历史沿革

炎帝行宫创建年代不详,炎帝行宫“因造基太古,无文考验”。明代天顺四年孟秋(1460年)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孟秋,历时九年对“风雨摧毁,垣址漫漶,行迹渐泯”的炎帝行宫进行重修,创建宫殿五间,后僧人明镜因父业未就涅,于成化辛卯孟冬(1471年)故,继忠述事双造神担一抬,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又对正殿五间进行了重修,正东门改为圣贤殿三间,东南改为出入之门,院内立青石香台,植柏树两株,到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时,炎帝行宫已是“风雨飘摇,殿宇几乎颓堕”,以经儒申九德维首先光绪八年四月初六至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对炎帝行宫进行改修,前墙由砖制结构改为木制结构,殿前的木雕图案为国内雕刻之精品。同时增修东西耳房各三间,改建后的炎帝行宫如碑记所云:“在昔古殿敦庞壮丽,古殿不若时殿明亮,虽未是创始建之亦不异乎创始建之”。

现在看到的建筑就是此时的建筑(只是前墙是1957年加修的)故关村因有炎帝行宫,可谓是神威灵应显耀赫然,风调雨顺年丰,大有一方人民逢凶化吉为答谢炎帝神灵,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仲夏至孟秋增修东南耳房两间,西南耳房两间,东大门钟楼三间,同时以碑示后世,凡遭损坏炎帝行宫时,即当补茸,并饬其遵办为千载之劝。

本文标签 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