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天台宗的历史发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法华宗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

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智顗大师为慧思禅师之徒,承继中国南方的禅观,与北方三论宗的中观见,尊奉《妙法莲华经》,因此也被称为法华宗。

法华宗简介

创立于陈隋之际的法华宗又称“天台宗”,是中国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宗派。

由于“天台宗”这一称谓本身实际上已经潜涵了相当明显的地域意味,而在历史上对文学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还应包括荆州和衡阳两大祖庭为中心的支系学理,历史上“天台宗”的称谓至中唐湛然才正式提出,之前往往称为“华宗”;另外,《法华经》思想是法华宗义理学说创造和推衍的核心依据,同时《法华经》极高的文学价值使它本身就与隋唐文学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更能直观体现法华宗与文学的因缘关系,所以论文通称该宗为“法华宗”。

佛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必须要通过彻底透入佛学核心义理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所以论文“上编”部分主要就是对法华宗思想源流、实相境界、以及《法华经》本身的文学性进行了深入发掘和思考。

法华宗思想以“中道实相”学说为中心义理,表征在这种学理体系中的美学意味通过“实相境界”得以凸显,包括能所俱泯的直觉境界,主要体现在“一念三千”的学说之中;同体相即的圆融境界,主要体现在“三谛圆融”学说之中;亦真亦俗的日用境界,主要体现在“诸法实相”的学说之中。这三种境界为法华宗与文学的关联绾合提供了可以生发的观念依据。

特色:

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中国佛教大师为适应本民族文化而开创的,因此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双美”。在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于观行实践的进取。

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天台宗讲“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无一念一尘,法界无相,万物一体;因其“妙有”,所以森罗万象,头头安立,缘起三千,法界无碍。

慧思在慧文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心三观”的理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是观空;但虽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这是观假;然而空与假是同一的,此谓观中。在这个基础上智顗认为世上有3000种世间,但这3000种世间都出于一念心中,因此称之为“一念三千”。能将这一切都领会,那么人就达到了顿断三惑,圆证三智的境界。这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

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莲华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盘经》,观法是《大般若经》。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史略:

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称出自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之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结合《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

慧思继承此说,并结合《妙法莲华经》要义,又阐发“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兼重定慧,实为以后天台宗止观双修的起缘。后慧思传智顗,智顗再发挥,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智顗一本师传的宗旨,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弟子灌顶得其真传,作《涅盘玄义》和《涅盘经疏》,很有发挥。

灌顶以一,四传到湛然,以中兴天台宗为已任,对天台三大部都有翔实注解,发挥三谛圆融的义理。又针对华严宗、法相宗和禅宗,写了《金钢錍》、《法华五百问论》和《止观义例》等著作,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虽不免门户之见,但对天台宗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湛然的弟子有道邃、行满等。

经过会昌禁佛和五代之乱,典籍湮没殆尽,遂一蹶不振。道邃下五传弟子义寂,通过吴越王钱俶遣使到高丽、日本访求天台宗典籍,高丽派谛观送来教典等,才使该宗学说得以延续和发展。义寂的再传弟子知礼,因受同学之请,撰《释难扶宗记》,驳同门另一僧人晤恩等以《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为伪作而引起了一场历时七年的山家、山外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真心观还是妄心观,色法具否三千等问题。山家主张妄心观与色心共具三千;山外相反,主张真心观,色法不具三千。山外的主张有些接近华严宗的教观,被山家斥为不纯,不久即衰。这次争论记载在《四明十义书》中。天台宗在元、明两代式微。明末有智旭自称“私淑台宗”,著《法华会义》等多种,对天台教观颇有发挥。晚近有谛闲著《大乘止观述记》等十余种。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