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吗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唐三彩,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

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具艺术价值。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备的呈现出来,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他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

例如唐礼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挺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乐队、童仆之属、威仪服玩,亦各视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初唐之末期,始兴厚葬之风,其后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风益甚,舁明器而行街衢,陈墓所,奏歌舞音乐,张帷幕,设盘牀,以造花、人形、饮食施路人,殆如祭祀。

因为唐代讲究以三彩明器作为陪葬品,所以,从清末建筑河南汴洛铁路以来,在洛阳北郊邙山等地之唐墓中,先后发掘为数颇多之三彩器与俑像。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乃引起日本、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以上引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唐三彩》。

唐三彩制作最盛之时为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公元713~766年)。其艺术成就是震古铄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是由一个健全强明的朝代所启毓而成,同时,它也具体而活跃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强明的时代精神。

制作材料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到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

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作为随葬品使用,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还在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发现唐三彩。

制作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