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郑光祖散曲的艺术性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

郑光祖散曲典雅流丽,元学者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曾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

元学者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

明初学者朱权所著《太和正音谱》更称赞:“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白、马均不失为一流。”如此等等,对其文笔及文词给予了很高很多的评价。

情景交融,以景抒情

情景交融,以景抒情是元散曲贯用手法,郑光祖在这方面用的最多,着重注意了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构造。

一是根据思想情感的表达,构造景物,描写出意境。

在[双调]蟾宫曲·游子中,作者就合情合理地构造了一幅包含秋水、长天、西风、寒鸦、断桥、茅舍、红叶、黄花等景物在内的深秋的图画。在着重描写景物、构造意境的同时,作者又把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心情巧妙融入进去,结尾用“离人又在天涯!”来表达,确是点睛之笔,使情与景融为一体。

二是通过对梦境的构造来营造意境。

用梦境来写作品,是作家们贯用的手法。作家们可以在梦境里自由舒展地来表达自己在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表达的心里,从而起到很好的创造意境的效果。在这方面,郑光祖是行家里手。

如在[双调]蟾宫曲·梦中作中,就是通过梦境的描写,创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境界,从而突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三是通过画面的构造创造意境。

曲与画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元曲中的曲子,常常可以构成一个天然画面,通过对画面的阅读,来感受这种境界。在这方面,郑光祖更是优秀代表,他的不少剧曲和散曲,就是通过对画面的描写来构造出新奇的境界。

在套曲[双调]驻马店·幺这支散曲中,他写到:雨过池塘肥水面,云归岩谷瘦山腰。横空几行寒鸿高,茂林千点昏鸦噪。目衔山,船舣岸,鸟寻巢。通过荷塘、山腰、云雾、寒鸿、茂林等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寂静淡雅的秋景图,通过这幅图画的描写,又创造出了淡雅恬静的生活意境,在这个境界中,去倾听女主人公的心声。

借用古人,表达自身

郑光祖是元杂剧家,他的杂剧大都是历史剧,然而他并非为历史而写历史,是借古人之酒,浇自己胸中块垒。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便是明证。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在郑光祖为数很少的散曲中,也有借古人说话的曲子。

如他在[正宫]寒鸿秋第一支曲中写到:“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陈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明写陶渊明看破时务,不愿做官,实则是写他自己,是他自己思想的真实流露。

刚劲清雅,南北为一

在元代,无论是杂剧和散曲,在北方其风格是刚劲有力,豪迈辛辣;在南方其风格是清雅明丽,纤瘦隽爽。而郑光祖由于先在北方生活,中年时代又到南方生活,直到老去。因此,他的写作也就同时将南北风格融为一体,成为自己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

试看[双调]驻马听秋闺:“败叶将残,雨霁风高摧木杪,江乡潇洒,数株衰柳罩平桥。露寒波冷翠荷凋,雾浓霜重丹枫老,暮云收,晴红散,落霞飘。”正是将南方的刚劲与北方的清雅结合在了一起

。而在杂剧《醉乡思王粲登楼》中,完全可看到郑光祖将南北散曲揉合在一起的新的创作风格,试看第三折剧曲[普天乐]所写的:“楚云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气呵做了江风淅淅,愁呵做了江声沥沥,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该支散曲正是把北方的刚劲和南方的清雅相揉合在一起的典范。

以诗作曲,曲里见诗。

以诗作曲是元作家贯用的手法,在郑光祖笔下更是突出,他写的曲子几乎都是用诗的语言来写,如前边我们举的《醉乡思王粲登楼》里的曲子便是明证。

事实上,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人们都对他曲词的高雅精美给予了热烈赞扬,对他的语言成就评价之高也超过元代其他作家,说他以诗写曲,实在是名符其实。

本文标签 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