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西水门的历史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西水门曾是嘉陵江边的一个建筑。是在西水门旧址上完成的,码头立于嘉陵江畔,人们便以水为号,称之为“嘉陵码头”。于1935年重庆城区行政区划重组中彻底灭迹,现在已少有人再去翻阅它了。

漫漫岁月,长河落日,历史有时也会患一种选择性的失忆症。年代渺邈,史载零星,人事难详,了无痕迹,“话说重庆十七门”,余下的西水门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此模糊,没有轶闻趣事,少景观无名气,真不知该从何说起。然而,缺了一门经属遗憾,西水门必须说说才行,即便是浮光掠影。

西水门在千厮门与朝天门之间,距千厮门较近,城门面朝嘉陵江,有城门的形制却是常年不开的闭门。位于重庆城北面靠东的这道古城门,何以名叫西水门呢?

明代重庆卫指挥使戴鼎筑石头城,讲究道家之说,布局九宫八卦,他在给每道城门厘名定号时颇费了一番思索,或沿袭旧名如太平门、洪崖门、千厮门;或借景取义如凤凰门、翠微门;或彰显官气如朝天门、金紫门;或按地利方位如东水门、南纪门。西水门之得名,是因此门正处于东水门的右面,民俗有面南背北左东右西之习,西水对东水,恰好龙凤之俦,天成一对。

没有多少流风余韵的西水门,实在少了些令人回忆的轶事,就连昔日那首《重庆歌》里,也只好编了一句闲娱的歌谣:“西水门,溜跑马,快若腾云”。这歌谣虽然纯为凑趣而起,但是总算道出了一句老实大白话。

明清两朝,重庆城中,达官贵人们出门,多以轿马代步,骑高头大马者很是威风。科举时代,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一朝金榜题名,隆重挂红,“打马游街”,那算是一件极为风光的事儿。老百姓无马可骑,然又心生羡慕,咋办?有心计的人便弄来些马儿供人骑玩,生意居然不错。但老百姓骑马玩是要选择地方的,生意人就在山崖边、平坝处、渝水旁,特地划出一条路线来,专供人们骑马溜玩。

嘉陵江边的西水门,西接千厮门东抵朝天门,这一带地势平阳视野开阔,闭门内外商户人家相对较少,好一个天然溜马场自便形成了。溜马,一为玩乐,二为健身,溜,既指滑刷顺当,又喻骑马前行的时速程度,还含有嬉戏好玩之意。溜跑马,重庆人呼之为“骑溜溜马”。

骑溜溜马者,大多为闲玩的乡民百姓。偶有骑术娴熟,扬鞭飞奔的勇士,纵马奋蹄,一骑绝尘,身手矫健,扣人心弦,煞是精彩。隔河从江北城岸边远远望去,烟波江上,淡雾袅袅,横浮低垂,骏马飞驰,穿云破雾,亦真亦幻……跑马溜溜的西水门,似也令人神往。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巴县知县孔毓忠将巴县城区(今渝中区境内)改编为二十九坊十五厢,西水门城内划为西水坊,城门外沿江地带编为西水厢。孔大老爷以为:古城十七门都应纳入坊厢编制,地处渝水之滨,地邻朝天门,跑马溜溜的西水门,终是不该隐姓埋名偏废湮没。

时光流逝,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26年。是年2月,重庆商埠督办潘文华鉴于城区人口密集,为筹备重庆建市,他提议:扩建城区,修筑码头,折围建市。此议经督办公署行政会议通过,随即便被提上了重庆市政建设的议事日程。

从1927年2月动工,到当年7月完工,嘉陵江边的码头建成。码头新建,船只靠岸,货物装卸,顺当方便。新建的码头,是在西水门旧址上完成的,码头立于嘉陵江畔,人们便以水为号,称之为“嘉陵码头”。

西水门消亡了。西水坊、西水厢也于1935年重庆城区行政区划重组中彻底灭迹。凄艳晚霞,无情坠落。生命星光,悄然熄灭。隐遁入历史尘埃中的西水门,定格成沧桑黄卷中那一行行淡淡的残痕,已少有人再去翻阅它了。

本文标签 重庆重庆老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