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东水门的历史发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东水门在重庆城正东。没有瓮城,城门没有面江,北向。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它是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

作为重庆古城17门中仅存的四门之一,东水门曾是过往南岸的主要渡口,是通往云贵的要津,各省来的客货船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满载“苏货”的船多在东水门外停靠。这些苏货大量运来,使东水门内商贾云集,各种字号、货栈林立。经营南京、上海的江南丝绸、各种小百货的店铺设满了大街小巷。货架上、柜台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是昔日重庆最繁荣的地方之一。

过去到南岸,一向多从此门渡长江,因而是很繁盛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城垣已拆,到处可以出城,改由望龙门街渡江,这里才冷落下来。

历史

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它是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门上城楼已不复存在.该门约230米,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石城。

东水门墙一段.也许是其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缘故,该门未设瓮城。这里曾是人们渡长江去往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贾云集之地,生意兴隆,人烟稠密.著名的湖广会馆(亦名"禹王庙")便坐落在入城的芭蕉园街上,它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在重庆的重要物证,始建于乾隆二十四年.现存建筑群亦将"广东公所"与"齐安公所"囊括其中。

陡然从东水门码头拉向半个陡坡间狭长的石阶在长年累月被上下来往的苦力与船客的双脚蹬踏下,露出岁月的斑驳痕迹,次第的凹凸不平在多雨的时节越发显出老态的腐败与肮脏。石阶二三十米处有个转变,再一个二三十米的梯坎上便是那有名的旧迹—东水门。

旧城墙下石阶的两旁依山势搭着些矮小的木板房,外侧立在悬崖边的吊脚楼颓然向外倾斜着,摆出一副行将倒下的吓人姿势;靠墙的那排木屋的因长年崖壁浸水生出大片的暗绿色的青苔,与木屋原本陈旧的黑黄色交互混杂着,在背后巨大山体的压迫下露出暗淡凄惶的底气。

在这里,常听到的除了长江里彻夜的货船长鸣声,还有不时从石阶匆匆走过的苦力们带有川东人特有口音的低沉的号子声;在这里,生活起居的诸多不便让我们惊诧于大城市里平民生活的艰辛,渐渐习惯于东水门的人们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与恶劣环境中形成的粗陋习性;我们也渐渐看惯了住在这里的男人们的赤搏相向,听惯了女人们扯着嗓门时常夹带着粗口的家常……

现状

它的旧貌永远远离于我们的视线了。除了那具有代表性的东水门老城墙的一段作为重庆历史的鉴证更醒目地矗立在那儿外,一切的旧迹已荡然无存。

城墙下的旧木房被改建一新的黑瓦白墙的仿古建筑所替代,显得那么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四周是开阔平坦的滨江公路,不时有汽车从这里急驶而过,让人很难想向这里原来环境的狭仄与破旧,典型的爬坡上坎陡斜的地势;不远处是新建的湖广会馆,明清建筑风格让这一带夹杂着历史旅游与现代休闲的双重痕迹,让我们很难再与那些条陡坡上破敝的窄陋民巷作相关联想。

本文标签 重庆重庆老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