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土木堡明军为什么不堪一击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土木堡之变,本是一场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战争,但出人意料的是,数倍于瓦剌的明军却最终败北,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就连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祁镇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战争结束后,亲历战争的李贤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的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

20多万人,死了三分之一,而且还有一半多受伤了,骡马损失也超过了20万,衣甲兵器无数。每次看到这儿,很多人疑问,明军失败的根源在哪儿?为什么正处于最强时代的明朝却如此不堪一击?实际上,明军的失败一是因为对瓦剌的实力估计有误,二则是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祁镇个人的问题。第一、明朝对瓦剌实力估计错误明朝建立之后,元朝退居大漠,之后在明朝的打击下逐渐分裂成为鞑靼、瓦剌两部。最初,鞑靼相对强盛,因此瓦剌不得不向明朝称臣,力求合击鞑靼。经过长期的战争,鞑靼逐渐势弱,瓦剌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到了明英宗初年,瓦剌势力更加强盛,不仅征服漠南诸部,而且向东威胁到了女真,向西已经降服了明朝嘉峪关以外的诸多小部落。此时,瓦剌也先几乎重现了当年蒙古统一时的盛况。那么,当时的明廷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会坐视瓦剌发展壮大呢?实际上,明廷也有自己的活儿。

当时,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叛乱,明廷派遣了十余万大军,前后四次出兵平乱。虽然最终平定叛乱,但也搞得明廷国库亏空、大军疲惫,使得北方的防御出现了空虚。因此,对北方草原的变化没有来得及应对。当瓦剌也先率军南下时,明廷内部以为瓦剌还是曾经那个不堪一击的弱小部族,根本无法与大明军队抗衡。

也正是这种迟滞的信息和想法,造成了明英宗朱祁镇在内的明朝君臣盲目自信,让朱祁镇有了御驾亲征的想法和行动。【注;此次瓦剌也先率军犯边,是明廷首次面对元朝灭亡以来最强的一次蒙古骑兵南下】第二、明廷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前面我们说了,面对也先率军南下,明廷估计不足,但偏偏此时明廷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军队的问题。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创立了军屯,把士兵编为军户,分给他们一定的土地。这些军户战时打仗,平时务农、训练,自给自足的同时两不耽误。理论上,这种制度是可行的。也因此朱元璋曾骄傲地说自己不用一粒粮食就能供养百万大军。

但这项制度有一个要命的缺点,不能容纳任何因素的改变。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户的家庭人口会增加,另外官绅豪强也会兼并土地。甚至到了后来,各级官员、将领会直接让军户给他们做杂役。如此一来,军户食不果腹,最终只能选择出逃,另谋生路。到了明英宗时期,明朝军户在籍者不足一半,逃亡者竟然达到了160余万人,而且,留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失去了战斗力。

这就是明英宗时期军队的状况,他带领的25万大军之中,有多少老弱病残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弱。另外,明廷内部官僚阶级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古代封建社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按权力分配社会财富。因此有背景、有靠山、会拍马屁的人才会节节攀升,而有能力却不善拍马屁的人却经常被冷漠。

这种事在当时的代表性事件就是张辅被霸占宅院的事情。张辅是靖难名臣张玉之后,还曾为明朝平定安南,将其纳入版图,是一个久经沙场且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声望。然而,在土木堡之变前几年,太监王振的亲信喜宁曾经侵夺其宅院,张辅告到了朱祁镇那里,朱祁镇竟然拉偏架,没有处罚太监喜宁。

就连张辅都这样,普通的将官更是可想而知了。出现这种事情代表制度病了,有能力的人逐渐被埋没,整个朝廷上下已经充斥了给朱祁镇拍马屁的人,而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却无法登上高位。

第三、朱祁镇的问题公元1449年7月16日,朱祁镇带着一帮会拍马屁的太监,以及满朝的文武百官,再加上25万没有战斗力的士兵,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大同。此时,也先已经兵分四路,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遣其他将领攻甘州。中路分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统领,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自率领,围攻大同。当时,也先率军3万,在大同和明军发生大规模野战。

此战,明军在士兵数量几乎对等的情况下被也先歼灭,总督大同军务的宋瑛和总兵朱冕战死,监军太监郭敬趴在草丛躲过一劫。此战实际上已经暴露了明军的不足,然而当朱祁镇赶到前线得知情况后,却一意孤行,执意进军。但当明军抵达大同,看到满地的明军支离破碎的尸体后,瞬间感觉到了恐惧。

接下来,恐惧的气氛很快蔓延到了整个明军的军营,朱祁镇也感到了害怕,因此商议撤军。本来商议的决定是经蔚州、过紫荆关回北京,然而,大军启程之后,朱祁镇又改变决策,决定返回宣府。这一来一回导致被也先追上,而且阿剌知院统领了2万骑兵也和也先会和,蒙古军队达到了5万之众。

现在,战争变成了逃亡战。此时,为了狙击也先追赶的脚步,朱祁镇派遣了早年投降明朝的蒙古人,久经沙场的吴克忠率军迎战,但最终战败被杀。接下来,朱祁镇又派遣了成国公朱勇率军4万迎敌,结果4万部队很快就被也先全部歼灭。

就这样,一点点的送人头,导致也先部队士气大振,明军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当然,即便接连失败,明军依然有十几万之众,自保应该是没问题的。之所以被也先全部歼灭,问题就出现在了朱祁镇接下来的决策上。当时,兵部尚书邝埜极力要求迅速返回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朱祁镇却决定驻扎在土木堡。(史书中说是太监王振的原因,但明朝太监权势再盛也斗不过皇权,因此该决策可以肯定是朱祁镇自己的主意)接下来,大家就清楚了,由于土木堡之上没有水源,导致明军饥渴难耐。

后来瓦剌诈和,主动撤军,明军一哄而上去河边喝水,瓦剌趁势攻击,明朝50多位文武大臣丧生,数万士兵死亡。面对惨烈形势,朱祁镇也不想突围了,竟然悠哉悠哉地盘腿坐在了地上,等着瓦剌军队抓到他去邀功。结果,瓦剌以朱祁镇为人质,差点打进北京城。

综合来说,土木堡之变,明军的失败不是偶然。当时的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军队没有战斗力,将官不需要靠能力升官,再加上对瓦剌的不了解,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即便没有土木堡,也有会水木堡、火木堡事件。当然,意外的是朱祁镇做了俘虏。朱祁镇作为最终决策人,朝令夕改,不听劝告,导致明军陷入重围,是损失数十万军队、物资的元凶。

另外,朱祁镇在战争中坐等被擒,也让也先在后来的事情中占尽了先机,增加了明朝的损失。

所属专题: 土木堡之变
本文标签 土木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