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黑暗效应什么意思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黑暗效应(Dark Effect)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另外,相对来说,黑夜能够给人一定的伪装空间。在白天的时候,人们往往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无论面对任何人,总会把自己伪装起来,因为人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在心理学中,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

心理实验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将参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置身灯光较强的房间,另一组置身灯光较暗的房间。第一项试验中,参试者观看一段假想广告片,主人公因为上班迟到而可能具有攻击性的行为。结果发现,认为广告片主人公具有攻击性的参与者,大多来自光线较强的房间中。

第二项试验中,研究人员让另外两组参试者对一组词汇所表达的情绪感觉进行分类,如积极词、消极词和中立词等。结果发现,灯光较强房间里的参试者认为“鲜花”和“微笑”等词汇更积极,“牙医”和“医学”等词汇更消极。两组参试者对中立词汇的评价没有区别。

研究人员认为,两组参试者对情感表达的差异,与灯光下人们对热量的感知增强有关。心理学家认为,灯光太亮更容易让当事双方察觉并放大对方的“攻击性”,同时也会增强人们对情绪化言辞的敏感性。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双方彼此看不太清对方的表情,戒备更少,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效应本质

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消费心理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的情感反应在较强灯光下更激烈,在光线较暗环境中,人更温和。如果夫妻交谈前调暗灯光,那么吵架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据对方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应该掏出多少心里话,特别是对还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既有一种戒备感,又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尽量展示出来,把自己弱点和缺点尽量隐藏起来。

因此,这时双方就相对难以沟通。而黑暗登场,对方感官失效后,自己便没了危险,不需要伪装,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后,人就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倾向于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这种吸附性非常强。所以说,黑暗效应就产生了。

心理学家表示,“黑暗效应”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灯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厅,陌生人之间比在普通场合更容易相互认识,甚至产生恋情。原因是,太明亮的光线会令人难以放松,从而提高警惕性和戒备心。

伪装效果

相对来说,黑夜能够给人一定的伪装空间。在白天的时候,人们往往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无论面对任何人,总会把自己伪装起来,因为人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在心理学中,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黑夜的时候,人们的感知降到很低,就意味着更加安全。

同时,黑夜的空间也让人有了一层伪装的空间,这时候能够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同时也不用担心如同白天一般在意行为细节而导致产生的距离感。另一方面,黑夜中,双方交谈所给予的由于地位、身份等所产生的压迫感也会降到最低,利于能够更加愉快地交流。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