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今生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唐代用来作燃放固体香料之用的球形香囊,体现了开放的唐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在今天,香囊焕发新的活力,它被制成手办,承担传递传统文化这一作用。

香囊的典故与杨贵妃有关。《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唐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当初埋葬时用于裹尸的紫色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唯有香囊还好好的。杨贵妃身上佩戴的香囊就是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在这样凄惋的心情下,唐玄宗伤感叹息,愁苦郁闷成疾,终于在对杨贵妃的念念不忘中死去,时年78岁。

在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拟人化作品中,其化身治愈系的小女孩,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小鸟依人,作者还贴心的写着描述:“有她在的地方,就能闻到暖暖的香味”。

这么美好而温馨的作品自然不能仅仅停留在二次元,所以国家宝藏官方联合Myethos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制作成了手办,这个温暖的小姑娘真的可以温暖我们这些三次元的生活了。

或许是为了冲淡有关香囊典故的愁绪,拟人化手办的创作选取了和典故完全不同的方向。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优秀,要知道这款手办基本还原了文物细节,里面文化内涵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

手办裙摆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外壁一样,运用了葡萄花鸟纹,纹饰自然婉转,疏密考究。寓意也是极好的,花鸟象征着吉祥,葡萄象征着五谷丰登,都是富贵之意。但是,葡萄可不是普通的纹路,它还象征着唐朝的繁盛和丝绸之路的共荣。因为葡萄本来是西域的产物,在唐朝之前中国是没有葡萄的,随着丝绸之路开辟,交流不断深入,才传入中国,而将葡萄藤的形状制作成日用品的纹样,可见当时大唐和西域文化融合的程度颇深,彰显大唐开放雍容的气度。

并不是只有西域文化对中土大唐文化输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将陀螺仪的技术传入西域,后来被用于航海。可见,世界是一个共同体,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另外,裙子内侧有由香囊内的焚香盂转化而来的金色衬裙,裙摆背后还装饰有香囊挂链,可以说是完美还原细节了。

当然,这款手办做到的可不仅仅是还原,还将古典元素融入设计中,使其在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具有现代的风味。

手办身上的飘带装饰,在原画中是以烟雾的形象呈现出来,生动的展现了香囊焚香绕梁的特点,而实体将缭绕的烟雾改成了披帛的形式。这也符合了唐代的穿衣风格,要知道披帛可是唐代最流行的款式,不仅女子会佩戴,甚至男性古装服中也会佩戴。披帛一般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轻薄而飘逸,本质上和烟雾的感觉十分相似。

就像官方介绍的:“东风吹梦,又见长安。东君著意,花鸟早归”,这个手办没准会带给你一夜春来的惊喜。

其实,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手办能不能爆,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款产品对文化传播的意义。众所周知,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可以说博大精深,而文物则是浓缩的历史,它们本就不应该被尘封在深闺。

这款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手办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国文物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即使你不会购买它,即使你只是好奇的看了一眼它的简介,即使你只是觉得它模样新奇,即使你只是记住了它有点绕口的名字,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因为看到这个产品的你,就已经被文物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浸润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