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夏宫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圆明园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是文化艺术瑰宝。圆明园规模极其宏大,样式精美,被称为“万园之园”。但是圆明园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夏宫”,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兴建于公元1707年,不过此时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分,并且做好了绿化工作。这座园林的作用是为当时的清帝王提供休闲和避暑的场所,皇帝会在这里度假并且完成国家紧急的事物,慢慢地也就被称为“夏宫”。

还有说法是“夏宫”的名称是由英文直译而来。最初译作夏宫(Summer Palace),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时,作为圆明园一部分的清漪园(Garden of Clear Ripples)也被焚毁。当时西方把圆明园称为Summer Palace。圆明园被毁28年后清廷开始重建清漪园,改称颐和园,此后西方始称颐和园为Summer Palace,而称已被焚毁的圆明园为Old Summer Palace。

17世纪中,满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建立了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渔猎和农耕生活,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干燥炎热的气候不适应,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本文标签 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