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温室效应的气候影响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

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十九世纪以来的100年间全球地表气温上升或0.2一0.69℃。从1880一1998年间119年的资料看,全球变暖的趋势为0.53℃/100a。150年来在威丝康星和日本等各地方记录下来的湖面结冰和融化的时间变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在1946一1995年这些湖泊的结冰时间晚了9.5d而融化时间提早了8.6d,在这一期间,平均气温上升了1.8℃。

气候变暖主要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以及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两个时期。进人80年代以来全球温度的上升有加速的趋势,90年代后的1990年、1995年、1997年和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数次创历史最高记录,过去的10年是自1659年开始记录气象以来北半球最暖的10年。

一般而言,全球变暖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高纬度地区的增温大于低纬地区,陆地变暖比海洋明显。据预测下世纪全球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9℃,北半球中高维地区温度将升高5一10℃,全球气温将以0.39C/l0a(0.2-0.5℃)的速度增加,这将使全球平均气温在2025年增加1.0℃、下世纪末增加3.0℃。速度之快是过去十万多年来最高的。

尽管对增温幅度的预测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全球气温将是不断升高的趋势。

在2006年公布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我们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摄氏度多。同时,英国《卫报》表示,气温如果这样升高就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

本文标签 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