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1908年1月15日:爱德华·泰勒出生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1908年1月15日,泰勒生于奥匈帝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为Teller Ede,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男,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匈牙利,曾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高校。

1952年,他与欧内斯特·劳伦斯共同创建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59年又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爱德华·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但他本人对此称号并不在意,而除氢弹之外,他对物理学多个领域也都有相当的贡献。

泰勒于1930年代移民美国,并成为曼哈顿计划的早期成员,参与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这段期间,他还热衷于推动研制最早的核融合武器,不过这些构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实现。二战后,在一场对于罗伯特·奥本海默背景调查的听证会上,泰勒对这位过去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同事作出了一些具争议性的证词,此后他在科学界中变得不受欢迎,但他持续寻求美国政府与军事研究机构的援助。

曼哈顿计划

泰勒于1942年受邀加入罗伯特·奥本海默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夏季研讨会,计划开展曼哈顿计划,也就是同盟国研发第一批核武器的主力。几星期前,泰勒跟他的朋友兼同事恩里科·费米就核战争问题见过几次面,而期间费米曾满不在乎地提议过或许可以使用一种核裂变武器来引发一个甚至更大的聚变反应。

尽管他当时就立即跟费米说明过他认为这样做并不可能,泰勒还是被这个可能性吸引,而且很快地就对“只是”一个原子弹(当时离完成还很远)这概念生厌。在柏克莱的会议期间,泰勒把讨论从裂变武器转移至聚变武器——也就是他所谓的“超级”(一个后来被称为氢弹的早期版本)。

泰勒在战时加入了当时还是秘密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部,并继续推动他聚变武器的构想,即使它在战时并没有被优先考虑(因为只是单单创造核裂变武器已经够困难了)。由于他对氢弹的兴趣以及他在实验室所受的挫折(因被忽略而没当上理论物理学部主任,取而代之的是汉斯·贝特),所以泰勒拒绝从事裂变弹的内向爆炸理论计算。

这使得他与其他研究员的关系紧张,因为必需雇用额外的科学家来做那项工作,当中包括克劳斯·富赫斯,后来被发现是苏联派来的间谍。泰勒更在深夜弹奏钢琴,此举显然使他的邻居们对他感到厌烦。然而,泰勒对原子弹研究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内向爆炸物理机制的说明。

泰勒于1946年参加了一个会议,其中讨论到热核燃料(例如氘)的性质,及氢弹的可能设计。最后结论是泰勒对氢弹的评估太好了,而且氘的用量和它燃烧时所失的辐射量会使氢弹有着无庸置疑的可用性。向热核混合加入昂贵的氚很可能会降低其点火温度,但就算这样也好,那时没有人知道要加多少氚,以及加入氚会否促进热传播。

会议末段时,尽管在场一些成员(如罗伯特·塞尔伯)提出反对,泰勒还是提交了一份乐观的报告,里面说氢弹可行,应该更进一步促成它的研发。克劳斯·富赫斯也参与了这次会议并把资料传回莫斯科。泰勒的“古典超级”模型是如此的不肯定,以致奥本海默后来说他希望苏联人正在用那个设计建造自己的氢弹,那么他们的研究进度是肯定会被它拖慢的。泰勒于1946年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回到芝加哥大学。

后人纪念

爱德华·泰勒奖是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的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在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上颁发,每次授予两名杰出科学家,奖励他们在运用激光和离子粒子束产生高温高强物质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可控热能核聚变上的前沿研究和领导力。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