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西施 / 咏苎萝山
  •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参考资料:
  • 译文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注释
    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西施庙:位于浣纱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东,面对苎萝山。相传,这座庙原是苎萝村中的西施宅,后乡人为纪念西施,改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间,西施受封为苎萝乡48村的土谷神,改称娘娘庙。西施庙主体建筑现拆建为临浦镇通济中心学校,仅存余屋数间。西施庙门额为石刻阳文,是清光绪二年四月重修庙宇时的遗物,今尚存。
    浣纱溪:傍依苎萝山,属西小江古道。相传,西施父亲以卖柴为业,家境贫寒。西施自幼勤劳善织,常常帮助母亲在溪边浣纱。范蠡寻访越中美人时,正是在这溪边发现了浣纱的西施。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一文载:王轩游西小江,泊舟苎萝山际,感国色埋尘,怆然题西施石曰:“岭上青峰秀,江边细草青;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西施洗脚潭:在苎萝山西麓。相传,西施未离故里时,常在这里洗脚沐浴,现已淤积为农田,称西施畈。
    范蠡庵:俗称“日思庵”,位于临浦镇施家渡村柴湾浣纱溪畔。相传,范蠡大夫在此访得西施,当地乡人为纪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传是当年西施入吴时的下船埠。
    后江庙:又称起埠庙,在西施庙南,背依浣纱溪。相传,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归越隐居,在此起埠上岸,现尚存。

  •   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崔绩 崔绩 崔绩(550—618年),字祖睿,博陵(今定州)人。主要著作有《区宇图志》、《小苑春望宫池柳色》等。七岁时就能撰写文章。隋文帝开皇初年,秦孝王推荐他参加“射策”考试,得中第一。任协律郎,因母去世而离职。后被征召为河南王和豫章王的侍读,每隔日往来于二王的府邸。河南王改封晋王后,他转任记室参军,晋王府的文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隋炀帝大业初年,他与众儒生撰写《区宇图志》。辽东之战时,任鹰扬长史,奉诏作《东征记》。后改任越王长史。当时山左一带盗贼蜂起,炀帝命他前往高阳国从事招抚工作,有八百多人都自首归顺。后宇文化及查看更多崔绩的诗文
  • 张仁宝 张仁宝 校书郎张仁宝非常有才学,年纪很轻就死了,死后,他家将他的灵柩从成都运回家乡阆中下葬。没下葬前,暂时停放在东津寺里。清明这天,家里人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开门看外面却没有人,发现门上有一片芭蕉叶,上面题着一首诗:“寒食家家尽禁烟,野棠风坠小花钿。为今空有孤魂梦,半在嘉陵半锦川。”全家十分惊异。端午节这天,又听见敲门声,张仁宝的父亲从门缝向外看,果然是儿子仁宝,但身材有三丈高,双脚不沾地。当时张仁宝正在大门上题诗,刚题了一句“五月午日天中节”,他父亲就来开门了。父亲开门看时,张仁宝就突然消失了。后来家人很快地查看更多张仁宝的诗文
  • 郑畋 郑畋 郑畋(823-882),字台文,河南荥阳人,会昌二年(842)进士及第。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寻出为凤翔节度使,拒巢贼有功,授检校尚书左仆射。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十六首。性宽厚,能诗文。查看更多郑畋的诗文
  • 钱珝 钱珝 钱珝(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钱徽之孙,善文词。查看更多钱珝的诗文
  • 徐光溥 徐光溥 生卒年不详。溥,一作浦。蜀(今四川)人。初仕后蜀高祖孟知祥为观察判官。长兴初,曾上疏请孟知祥行墨制。明德元年(934),擢为翰林学士。后主时,兼兵部侍郎。广政十一年(948),拜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与李昊并同平章事。为李昊等所疾,每议事,辄熟睡避之,时号“睡相”。同年因以艳词挑前蜀安康长公主,罢相守本官。生平见《蜀梼杌》卷下、《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十国春秋》本传。光溥有辩才,博学善诗歌。《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缺1首。查看更多徐光溥的诗文
  • 恒超 恒超 恒超,五代高僧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汉乾祐二年(949),七十三岁逝,僧腊三十五。具荼毗礼,收舍利二百余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葬之。查看更多恒超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