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夜月渡江
  •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参考资料: 1、朱惠国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第125页 2、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199页 3、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444页
  • 译文
    月光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一片光亮,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
    江天隐约模糊吞没了镇江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身影,洪波卷起六朝的千年古音在回荡。
    鱼龙等水族潜水的响声打破这寂静夜空,牛斗二星转移,沉沉夜色未央。
    长风破浪,瞬间已渡过镇江,我却仍心系着那里,情意绵长。

    注释
    夜月:即月夜。
    金波:指月光照映水面时的波光。
    微茫:隐约模糊。三山: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
    六代:即六朝,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鱼龙:泛指水族。
    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
    京口:即镇江。
    楚尾吴头:楚、吴均为春秋时古国名,镇江处于两国交界处,故称。

    参考资料: 1、朱惠国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第125页 2、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199页 3、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444页
  •   本首诗的具体创作年份未详,应是沈德潜在乾隆朝为官期间(1739—1750年),一次月夜返家、路过镇江时所作。

    参考资料: 1、范然著,名人与镇江,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09,第146页 2、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348页
  •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全诗几乎都是写景,只有后一句最后三个字才落实到言情上,但景中都渗透着情感。

      首句“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白帆十幅,点缀于天空与水面之间。“破空行”三字下得极妙,堪称神来之笔。水天一色,眼空无物,船行江面犹如天上,置身仙境,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意境很相似。

      接下来的“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两句承前景而展开,气象显得十分雄阔,写眼中所见,是现实。随着船行,诗人放眼望去,一切都笼罩在夜幕之中。“欲没”二字用得准确,写出夜中景物隐约难辨的特点。对句写耳中所闻,含有想象成份。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声势,也写出了长江生命。尽管六朝金粉早已荡涤罄尽,人事几经沧桑,而长江依然不舍昼夜,流向大海。诗人取杜甫“不废长江万古流”之意,含有一种寓意深刻的理趣。

      三联遥应诗题“月夜”,向人们再展示两幅画图:“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这两句在写法上,都是以动衬静,通过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惊”和“转”,暗示夜晚的宁静,使得两幅画面呈现出安谧、和谐之美,蕴含着微观的“变”与宏观的“不变”的道理。

      尾联“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融叙述、写景、抒情为一体,结得言有尽而意无穷。“长风”一词,颇受诗家的青睐,不论是在北朝萧悫的口中,还是在唐代李白的笔下,都是宏图大志的象征。因此,作者在这里是语兼双关,既用它形容疾风送舟的快速,又用它表现自身亢奋的心情。而“无限情”三字,则是对这次夜月渡江心态的总概括。

    参考资料: 1、衣殿臣编著,历代山水诗 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3,第528-529页 2、张秉成 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520页
清代的其他诗人
  • 徐锡麟 徐锡麟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查看更多徐锡麟的诗文
  • 董士锡 董士锡 董士锡(1782—1831)清文学家、“常州词派”成员。字晋卿、损甫。武进(今常州市区)人。董毅父,董达章子。嘉庆十八年(1813)副贡。十六岁从舅父张惠言游,承其指授,为古文、赋、诗、词皆精妙。壮年为生计所迫,多以客游养生,曾馆张敦仁、阮元等处。又历主南通紫琅书院、扬州广陵书院、泰州书院讲席。曾修纂《续行水金鉴》。著有《遁甲通变录》、《形气正宗》,又有《齐物论斋集》22卷。查看更多董士锡的诗文
  •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查看更多丘逢甲的诗文
  •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查看更多俞樾的诗文
  • 严遂成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查看更多严遂成的诗文
  •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查看更多黄景仁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