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北门
  •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 译文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
    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
    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
    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
    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
    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
    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
    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窭(jù):贫寒,艰窘。
    已焉哉:既然这样。
    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王事:周王的事。适(zhì):同“擿”,扔,掷。适我,扔给我。
    政事:公家的事。一:都。埤(pí)益:增加。
    徧:同“遍”。讁(zhé):谴责,责难。
    敦:逼迫。
    遗:交给。
    摧:挫也,讥刺。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此诗经北门开篇,自古以来,北通“背”,朱熹解读第一章开篇为“比”,就预先注明诗的主人公正面临着背时的命运。其实,从府衙北门而出,当然是背对光明而来的,自然是形象暗淡无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走回家。因为无职无权,当然就要受穷了,想体面也体面不起来,其内心之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艰难,这个别人不只包括他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司,还包括靠他糊那点薪俸养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小官吏,甘于清贫,内外交困,穿着寒酸,愧对家人,但又如此任劳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谨之士。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及其本事,现代学者(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先秦的其他诗人
  • 庄周 庄周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查看更多庄周的诗文
  •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查看更多左丘明的诗文
  • 谷梁赤 谷梁赤 谷梁赤,战国经学家。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查看更多谷梁赤的诗文
  • 宋玉 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查看更多宋玉的诗文
  • 李斯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查看更多李斯的诗文
  • 宁戚 宁戚 甯戚,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姓始祖,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甯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贫困家庭,后来齐国齐桓公的大臣,与管仲、隰朋、宾胥无、鲍叔五人皆为齐桓公功臣,在齐桓公称霸中起到重要作用。查看更多宁戚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