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
    将谓珠帘能蔽身。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第一拍)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
    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第二拍)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力兮翦余发,
    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第三拍)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
    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第四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羊脂沐发长不梳,
    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第五拍)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
    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第六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
    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第七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
    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
    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第八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
    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第九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儿欲弃捐,
    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第十拍)
    日来月往相推迁,迢迢星岁欲周天。无冬无夏卧霜霰,
    水冻草枯为一年。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第十一拍)
    破瓶落井空永沉,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
    汉语泠泠传好音。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第十二拍)
    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
    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第十三拍)
    莫以胡儿可羞耻,思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
    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第十四拍)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不知愁怨意若何,
    似有锋铓扰方寸。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第十五拍)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重阴白日落何处,
    秋雁所向应南方。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第十六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马饥跑雪衔草根,
    人渴敲冰饮流水。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第十七拍)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明烛重然煨烬灰,
    寒泉更洗沉泥玉。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第十八拍)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刘怀一 刘怀一 刘怀一,唐诗人,彭城(今徐州)人。有才藻,怀一自瀛州司法拜右殿中侍御史。曾任驾部郎中,中宗景龙三年(709)为潞州刺史。《全唐诗》存录其诗一首《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查看更多刘怀一的诗文
  • 李谅 李谅 唐虔王李谅,唐德宗第四子。大历十四年封,授开府仪同三司。贞元二年,领蔡州节度大使、申光蔡观察等使,以大将吴少诚为留后。十年,领朔方灵盐节度大使、灵州大都督,以朔方行军司马李栾为灵府左司马,知府事,朔方留后。十一年九月,横海大将程怀信逐其帅怀直。十月,以谅领横海节度大使、沧景观察等使,以都知兵马使程怀信为留后,王不出阁。十六年,徐帅张建封卒,徐军乱,又以谅领徐州节度大使、徐泗濠观察处置等使,以建封子愔为留后。查看更多李谅的诗文
  • 熊孺登 熊孺登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查看更多熊孺登的诗文
  • 姚崇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查看更多姚崇的诗文
  • 韩琮 韩琮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查看更多韩琮的诗文
  • 廖匡图 廖匡图 廖匡图(952一1003年),字赞禹。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五代十国时的文学家、诗人。他文学知识渊博,为当时文学界人士所钦佩、折服,是宁都最早的知名文学家。湖南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他与刘禹、李弘臬、徐仲雅、蔡昆、韦鼎、释虚中、齐已等都以文藻知名。《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有诗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其兄正图,亦负诗名,有《家集》一卷行于世。清文学家魏礼,对其兄弟之作,誉为“后世不易得”。其名《中国文学家大查看更多廖匡图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