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夏商周历史

有关大禹的故事收集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2

众人对大禹一直都是很高的赞誉,基本上都是因为大禹治水有功。为了大家更深入的了解禹文化,小编整理禹的一些故事,有出生于郁山 、洛河得书 、禹妻化石生启 、受祥铸九鼎 、大禹治水、大禹与河图、关于“水”的故事。

出生于郁山

帝尧年老的时候,把王位禅让给了品德高尚的舜。舜在位时,上天觉得地上的人们越来越不把他放在眼里,就降下洪水来惩罚人类。倾盆大雨不知道下了多少日,大地上一片汪洋,良田沃土被淹没了,只有高原和山岭露在白茫茫的水面上。迁居山岭的人们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 舜带着人们抗争,积极寻找清除水患的方法。人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鲧,他决定凭自己的力量,帮助地上的人们平息水患。鲧带着从天上偷的神土——息壤来到人间。这种息壤是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壤,只要掰一点扔到大地上,它马上就会越生越多,积成山岭,变成大堤,很快就能堵住洪水。

鲧凭着息壤帮助人类筑成了一道道大堤,堵住了肆虐的洪水。人们看到洪水不能逞凶了,都怀着对鲧的感激之情,纷纷下山重返家乡,重建自己的家园。 上天不能容忍鲧对自己的挑战,就再降洪水。洪水猛增,很快冲毁了道道大堤,再度淹没了人们的家园。没有思想准备的人们损失更加惨重。大家对鲧的感激之情,化作了对他的怨愤之意,纷纷向舜帝请愿,要求惩罚鲧。鲧为了表示对人类歉疚之情,自己前往洪水肆虐最重的羽山脚下自杀身亡。

鲧虽身死,但他的精魂未死,靠着坚毅的精神支持,他的尸体经过三年不仅没有腐烂,而且在其身体里孕育着新的生命,这个新生命具备的种种神力,都超过了鲧自己。

终于有一天,这个新生命挣脱而出,因他诞生于羽山脚下,所以人们取羽山之名称之为禹,人们也称羽山为禹山,后人以讹传讹称为郁山。这就是今天人们都知道的洛水之北,涧水之南的郁山。

禹有神的智慧,蛟龙的本事,大熊的力气,还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变化自己的体形。

洛河得书

禹继承他父亲的遗志,开始认真治理洪水。他吸取父亲一味堵塞蓄水最终失败的教训,决定采取因山势疏导小河人大河,大河东流海的方法排除洪水。 办法是有了,但禹对水文地理的变化知之甚少,他决定首先将情况调查清楚。一天,禹从其诞生地郁山南行至洛河岸边进行调查,忽然,洛水中浮起一只巨大的乌龟。它浮到岸边向禹表示敬意,并表达自己的效忠之情。禹看到大龟的背上有很多文字、数字和山川走向的地图,非常高兴。他耐心认真地研究了这些文字、数字和地图,明白了大地上的水文地理情况。他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了九种治理水患的方法和路线。大龟背上的文字、地图资料就是著名的“洛书”。有了洛书,禹对天下的山川、河道的情况就一清二楚了。

禹坐到大龟的背上,带着他父亲留下的息壤,按照洛书描述的路线,用息壤堵住肆虐的洪水,把洪水引向鸿沟、洼地,最终将北方的小河都引入黄河水道,让所有洪水都顺着黄河奔流到海。

禹妻化石生启

禹到涂山治水的时候,遇上了一位叫娇的姑娘,俩人一见互生爱慕,禹就娶了女娇为妻。禹到什么地方治水,女娇就为禹做饭送饭。

有一天,他们来到洛水南岸的轩辕山,疏导洛水进入黄河的水道。由于这里山坚石硬,禹想变化一下用神力开山,就摇身变成了一头大熊,运用神力,一会就掀掉了半座山,打开了洛水进入黄河的水道。但他还没有变回原形的时候,女娇就来给他送饭,她没有看见丈夫,却看见一头大熊,吓得惊叫一声。禹回头见是妻子,就跑上前来迎接却又忘了还原成人形,女娇见大熊向自己奔来,一急之下,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禹一见妻子变成了大石头,才猛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变回原形。他伤心地抱着石头大哭,他的眼泪流到石头上,浸透了石头,石头裂开了,里面传出来孩子的哭声,诞生了禹的儿子。禹为了纪念妻子就给他的儿子起名叫“启”,也就是“石头裂开”的意思。

受祥铸九鼎

禹最终平定了大地上的水患,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舜看到大禹为人民立下大功,就把君王的位置禅让给了禹。

大禹想把洛书中记载的大地上的情况都了解清楚,就命令两个神将丈量大地。量的结果,东西和南北都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大禹把自己治下的中华国土分成九个州,就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大禹还根据洛书的启示,调查了九州民间的疾苦和需求。后来,大禹收集九州的铜,在荆紫山脚下,用其出生地郁山的煤炭将这些铜铸成九个巨大的宝鼎,每个鼎需要九万人才能拉动,同时运走九个宝鼎需要九九八十一万人。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荆紫山下看到大禹铸鼎留下的遗迹。大禹把中华九州和各种毒蛇猛兽、魔鬼精怪的形象,都刻在鼎上,据说这些鼎后来就在洛阳化成九龙飞天而去。 后来,大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启就在轩辕山下建立都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今天在偃师境内的轩辕山下,还能找到夏启建立的都城遗迹。

大禹治水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帝尧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尧帝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鲧率众筑坝修堰,费了九年功夫,也没把大水治伏,因而受到流放羽山(今山东蓬莱东南)的处罚。也有典籍记述鲧被诛杀于羽山。

舜继帝位后,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便命已成为夏部族首领的禹继续治理洪水。禹欣然领命,但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前辈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堕高堰库”(《国语·周语下》)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前功尽弃的教训,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按《国语·周语》所说,就是顺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历时十三年之久,终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韩非子·五蠹》记述大禹“手执耒锤,以民为先。”就是说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子。传说大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涂山女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至今嵩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大禹治水的动人故事。传说,大禹治水时,要在介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顾不得回家,便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干的起劲时,一块劈山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当她拖着已怀孕的笨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被这个传说所感动,下令在这里修建了启母庙。今启母庙已荡然无存,但东汉时在庙前修建的启母阙还依然保留着。从残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见汉代对禹治水的记述和对启母涂山氏助夫治水的颂扬。尽管民间传说具有神化色彩,但由此也可见大禹为治水患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大禹与河图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河伯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关于“水”

至于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水”,如何治法?传统的说法似有夸大之处。传说中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相传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又传说大禹根据不同的水系,划天下(全国)为九州,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许多传说,都不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新说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实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这些就是有关大禹的故事了,了解大禹,了解古人的生活故事。学习古人的聪颖,以史为鉴, 展望未来。

本文标签 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