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夏商周历史

禅让制的优劣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禅让”就是部落首领将权利和宝座让给与他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另一人,“禅”就是“推举”,“让”就是“让位”。

中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人文始祖是“三皇五帝”,其中尧和舜是五帝当中最为贤明的君主,也是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而唐尧禅让虞舜的故事深入人心,唐尧是看中了虞舜的才能和品格,禅让有点类似于西方的选举制度,是让最优秀的人承接最高的权位。

尧是有名的贤君,他和老百姓一同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羹,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没有穿破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舜也是因为简朴亲民的好君主,舜接位之后,他亲自下地耕田、围网打渔、烧窑制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样,在人群中很不起眼,但是却深受大家爱戴。

这两位部落首领都称为“帝”,他们与其族人都生活在黄河流域附近,这里时常闹水患,《淮南子·天文训》这样记载:“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也说明洪水消退的比较迅速。于是尧舜派鲧和禹相继治理,但是只有禹获得了成功,被先民尊称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夏禹”之意。舜帝退位后,又把权利交给了禹,也就是进一步禅让给有贤能的人担当大位。

这是一个非常先进和优越的皇位承袭制度,但是在三皇时代,也就是公元前2607年到公元前2338年,即五帝之前,实行的是一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度,部落首领在自己家里面选出,无论其能力或品格如何,而是把血缘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也就是一种“拟血缘”的王位继承制,这一制度在2338年被废除。

在五帝时代,由黄帝时期开始,王位不再传给嫡系长子,黄帝就曾禅让给少昊,少昊姓嬴,而黄帝姓姬。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称“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当年,尧帝的臣子放齐曾建议尧帝,说“嗣子朱丹开明”,意思就是,尧帝的儿子朱丹贤德开明,可以担任继承人,但是尧帝却说“于,凶顽,不用”,尧帝说自己的儿子太凶太顽固,,不能担任继承人。可见尧帝一心要执行禅让制的规则,及时自己儿子确实有才能,也不敢用。

真正的禅让仪式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并不是在位者点名就能继位,譬如尧帝当年选择继承者的时候,搞了一个部落联盟,组成议事会,然后各个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候选人,候选人经过层层考验才能正式上位。当时,舜的表现最为优越,被大家公认为第一,于是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舜来做继承人。

而禹则经历了治水的考验,相传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把治水的事业当做一件极为迫切的事情来完成,因为水患关乎千家万代,是巨大的民生工程。

夏禹之后又选择皋陶作为继承人,皋陶在夏禹手下打了几十年工,才最终得到继承人的名额。据说他非常贤能,和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他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治狱,现在法院门口的石兽就是獬。他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可以说是上古时代的“孔子”。

不过,这么贤能的人才没有在位多久就死了,夏禹非常痛惜,只能选择“伯益”作为继承人。伯益擅长畜牧,但是功绩和能力没有皋陶那么大,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最后一个受到禅让封帝的人,在他之后建立起了另一套传位制度,那就是“世袭制”。

夏禹的儿子夏启杀死了伯益,用武力获得了他的权位,从此也不再把皇位传给别人,只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传递,又恢复到了三皇时代的继位制。从此之后,夏朝的“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的局面转变成了“家天下”,夏朝权利中心通过血缘加强和巩固了统治地位,其他方国部落也通过血缘的融合,增加了彼此的联系,世袭制和再后来的宗法制就构建起了统治者的强大内聚力。

本文标签 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