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近代史

近代英国在中国有哪些租界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英国曾经在中国的7个港口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它们是:上海英租界(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厦门英租界、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和广州英租界。

一、上海英租界

1843年11月,上海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成为向外商开放的通商口岸。12月,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划定了外滩英国租界的南北界限。1844年,已经有英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租借了一批土地。1845年,中英会订《上海土地章程》。1846年,英租界的西界也被确定(今河南路)。1848年11月27日,英租界的西界推进到今西藏路。同年,上海地方官允许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的要求,在虹口开辟美国租界。1853年9月7日,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从此中国政府失去对租界的控制。

1854年7月11日,上海英法美租界联合组建独立的市政机构工部局,建立警察武装,正式形成第一个后来真正意义上的租界——国中之国。

二、厦门英租界

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厦门成为最先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厦门的鼓浪屿岛被英军占领岛到1845年,撤军之后,英国于1852年在厦门市本岛(鹭岛)沿内港海岸获得了一块滩地兴建英国租界,后来成为厦门市的繁华区。1930年被国民政府收回。

三、天津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因与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1930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英国租界在天津自1860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日,日军进驻天津英租界。1942年2月18日,日本宣布将天津英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府。3月29日,举行了移交仪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政府宣布正式收回天津英租界。

四、汉口英租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极为重视新开辟的3处长江口岸(镇江、九江、汉口),立即派遣参赞巴夏礼与舰队司令贺伯乘军舰到这些口岸勘定租界界址。1861年3月11日,巴夏礼到达汉口,与湖北布政使唐训方共同丈量,确定了将汉口镇镇区的末端,长250丈、进深110丈,面积485亩的一片土地开辟为汉口英租界。3月21日,唐训方与巴夏礼签订了开辟汉口英租界的条约,确定界内一切事宜由英国驻汉口领事管理。

1927年1月1日至3日,武汉各界群众为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和北伐胜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武汉国民政府支持群众收回英租界的正义要求,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并决定由外交部长陈友仁主持对英交涉。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在2月19日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的租界交还中国。3月1日,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月15日,中国政府成立了汉口第三特别区,直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

五、镇江英租界

镇江英租界是镇江惟一的租界。

1929年11月11日,英驻华公使蓝浦森照会中国政府,商定于15日将镇江英租界正式交还中国。中国外交部派镇江关监督戴德抚为接收特派员。经过磋商,由中国政府拨款6.8万元,作为英人的补偿。1929年11月15日,中英双方举行了正式移交仪式,外长王正廷、英公使代办爱菲林、驻京总领事许立德等到会。戴德抚作了演说,英总领事许立德也作了答辞,从而补办了收回英租界的正式外交手续和法律认可。

六、九江英租界

1861年3月,英国钦差大臣右参赞巴夏礼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一条之规定,与清政府江西布政使张集馨订立《九江租地约》,划定张官巷以西(港务局办公楼)。龙开河以东滨江地带为英国租界,面积约150亩。确定租地范围后,1862年,英国人强行拆除居民的房屋,填塞贯通长江与甘棠湖的湓浦港,做起一幢幢西式楼房,正式设立租界,建有英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英国巡捕房、法庭、工部房、法国天主堂及天主堂医院等。

1927年1月6日,九江英租界被大批中国民众冲击。2月20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方代表欧玛利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3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

七、广州英租界

1856年以前,广州传统的外贸区位於十三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中国群众烧毁。英、法两国占领广州後,选择十三行附近的珠江中的小沙洲,人工填筑成沙面岛,并且按照出资比例,将其西部4/5划为广州英租界,面积约264亩。1861年,中英签订租约。其东部毗邻面积较小的广州法租界;北部为沙基涌,与华界分隔,其上设有一桥与华界相通。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大量移入,主要的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附近的中国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岛因此成为后来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议与攻击的目标。如发生在1920年代的广州市民多次反殖民,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鸿泰(Pham Hong Thai)对沙面法国领事馆的炸弹袭击等等。

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

本文标签 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