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花鼓戏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鄂东,形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红安、浠水、黄冈一带,位于大别山南麓。远在宋代鄂东的民歌就非常丰富,是农人自娱自乐唯一的最普遍的形式。以后又出现了除民歌以外的多种民间表演艺术,如渔鼓、采莲船、推王灯、踩高跷、皮影戏、被褡戏(布...

    花鼓戏 2022-02-04
  • 东路花鼓戏是怎样的
    东路花鼓戏是怎样的

    东路花鼓戏是一种湖北黄冈传统戏曲剧种。早期名曰迓戏,俗称哦呵腔,后称东腔,也称东路子花鼓戏(今湖北楚剧前身为“西路子花鼓戏”,以麻城举水为界,东路戏流行于举水以东,西路戏流行于举水西),1958年定名为“东路子花鼓戏”,1974年更名为“东...

    花鼓戏 2022-02-04
  • 花鼓戏最高院团是哪个剧院
    花鼓戏最高院团是哪个剧院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系湖南省文化厅直属的省级重点表演艺术团体。剧院以长沙花鼓戏为主体,兼融邵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五大艺术流派之长,其主要任务是继承、改革和弘扬湖南花鼓戏传统,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型花鼓戏...

    花鼓戏 2022-02-04
  • 乐器大筒长啥样
    乐器大筒长啥样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拉弦乐器,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花鼓大筒。它还用于长沙的沙丝弦、祁阳小调的伴奏。此乐器的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的,琴筒蒙蛇皮,二根弦,用竹弓拉奏,弓上系马尾。经改革后...

    花鼓戏 2022-02-04
  • 花鼓戏剧演员张廷玉生平简介
    花鼓戏剧演员张廷玉生平简介

    张廷玉(1910年10月28日-1966年),衡阳县九里渡张新屋人,衡州花鼓戏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衡阳市委员会委员。创作了“西湖调”系列板腔,取代了传统唱腔中夹用的南、北路,为衡州花鼓戏声腔的...

    花鼓戏 2022-02-04
  • 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
    道州调子戏的起源于哪里

    道州调子戏,是湖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或名调子戏,道州调子戏与永州花鼓戏是同体,都来源于民间,传统民间歌舞为其繁衍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道州调子戏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道州调子戏是一种戏味浓厚,音乐性强的传统戏剧,素...

    花鼓戏 2022-02-04
  • 永州花鼓戏过去被称为什么
    永州花鼓戏过去被称为什么

    零陵花鼓戏,过去称为花灯或调子,主要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两大艺术派系。以后,两派合流,成为零陵花鼓戏。花鼓戏传入零陵的时间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1796—1820),诸联所著《明斋小识》载:“花鼓戏传来...

    花鼓戏 2022-02-04
  • 永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哪些
    永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哪些

    永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比较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50余个,内容涉及到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剧本的语言通俗,形式多样。根据声腔来分,小调类和走场调类的大多是“二小戏”,各占剧目总数的15%。川调类多为大、中型剧目,占总数的70%。其代...

    花鼓戏 2022-02-04
  • 永州花鼓戏的表演特点和分类
    永州花鼓戏的表演特点和分类

    在表演上,永州花鼓戏颇有特色。其表演形式发源于“对子调”的歌舞演唱。那种旦舞手帕、丑挥纸扇、走矮步、绕着旦转圈,相互对唱的表演形式,显得十分生动活泼。矮步、扇花是零陵花鼓戏表演艺术最重要的基本功。随着剧目内容的丰富,基本功也不断发展。矮步的...

    花鼓戏 2022-02-04
  • 陕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
    陕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

    陕南花鼓戏(汉调二黄)音乐唱腔属板腔形式。其曲调简朴中存幽雅,婉转中有激昂,旋律注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吐字讲求尖团分明,而且要求达到清亮准确、字正腔圆和满腔满调。其二黄调的主弦胡琴用“5——2弦”。板式有[导板]([慢三眼])、[原板](...

    花鼓戏 2022-02-04
  • 陕南花鼓戏的角色行当
    陕南花鼓戏的角色行当

    陕南花鼓戏(汉调二黄)的行当,分为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嗓音运用上,四旦、八贴用假音(小嗓),其余各角用本嗓,即一末、九老用“苍音”,二净、六外用“虎音”,三生、十杂用正音,五丑、七小用尖音(细...

    花鼓戏 2022-02-04
  • 陕南花鼓戏的形成过程
    陕南花鼓戏的形成过程

    陕南花鼓戏(汉调二黄)在陕西的班社遗迹,因明、清两代战争破坏,已难查寻。据说安康市东神河沟王爷庙碑有明正德(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或明永乐(成祖朱棣,1404-1424年)皇帝于此看过二黄戏的记载,只因庙毁碑失,亦难证实。惟知紫...

    花鼓戏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