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苏德战争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苏德战争柏林战役全过程
    苏德战争柏林战役全过程

    战役过程:合围攻城第一阶段突破德军奥得河一尼斯河地区(1945年4月16—19日)。1945年4月16日清晨,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

  • 苏德战争柏林战役简介
    苏德战争柏林战役简介

    柏林会战又称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

  • 苏德战争库尔斯克战役简介
    苏德战争库尔斯克战役简介

    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双方参战兵力达400万之巨,火炮多达6.9万门,坦克数量更是高达1.3万辆,作战飞机也有1.2万架。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军将战线向西推进了六百多千米,战场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变化,轴心国集团...

  • 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影响及意义
    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影响及意义

    会战影响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格勒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消灭了德军主力,大大减弱了法西斯的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不过它的心理意义远比军事意义大。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以来德军第一次以一个集...

  • 历史名人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评价
    历史名人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评价

    名人评价毛泽东:红军由城内正面与北部侧面两方的夹击,迫使希特勒绝望于该城的进攻,而不得不在事实上一天一天把自己转入防御地位。还在一个多月前,一些人们就在匆匆忙忙地讨论高加索失守后的局势,他们对于苏、德两军的力量都是判断错了的。希特勒的“巨大...

  • 斯大林格勒会战双方战力损失
    斯大林格勒会战双方战力损失

    双方在这场战役共计一百万人死亡,有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德国人。德国第六军团26万人,9万1千人被围,战后仅5千人活着回到德国。在会战最激烈的阶段,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二百万,坦克两千辆,飞机两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击炮两万五千门。在19...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希特勒第6军团覆灭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希特勒第6军团覆灭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苏联红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红军反攻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红军反攻

    苏联红军红军反攻——“铁钳攻势”苏联红军苏最高统帅部自9月底开始准备大反攻,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的朱可夫开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规模集结兵力。至1942年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两侧的苏联红军计3个方面军10个诸兵种合成集...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城内巷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城内巷战

    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轴心国部队共有50多个师,其中直接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有13个师,17万人。而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虽有120个师但人员缺额严重,实际防守斯大林格勒的是第62和64集团军,共有9万余人,1000余门火炮,120辆...

  • 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会战详情
    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会战详情

    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保卢斯上将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和第24装甲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苏联红军62集团军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初期战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初期战况

    1942年5月8日,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首先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俘虏苏联红军17万人。7月4日,守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近10万苏联红军被迫向德军投降,德军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5月12日,当刻赤半岛正在激战...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希特勒密令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希特勒密令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战争密令:“4月5日第41号指令(东线作战)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领袖大本营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1942年4月5日指挥参谋部1942年第55616号绝密文件只传达到军官第41号指令在俄国的冬季会战行将结束。由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