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欧洲历史

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历史恩怨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谈到国际关系,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大国博弈,在这样的语境中,弱国只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样的认识实际上忽视了强国与弱国之间相互博弈的复杂性。诚然,弱国在强国面前可出的牌确实不多,但是其所作所为依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国之间的互动。

十九世纪的俄土关系就是这样的情况。俄土之间的互动不仅牵涉到欧洲所有大国,而且也与十九世纪欧洲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事件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这段持续百年的纷争。

土耳其为什么对欧洲大国那么重要?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地缘环境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的版图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它存在一个致命的地缘缺陷——没有温带水域的开放的战略性不冻港。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集中在西部的欧洲地区,圣彼得堡是西部最重要的港口,但是圣彼得堡面对的是封闭的波罗的海,即使出了波罗的海进入北海又必须面对英国;北面的摩尔曼斯克地处北冰洋,远离国际航运的主干道,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海军基地,但是却无法在经济政治影响力方面发挥作用;太平洋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远离欧洲核心区,而且有朝鲜半岛和日本的阻隔,远处还有美国的阿拉斯加。因此,只有黑海的出海口有潜力成为这样的战略性不冻港。

此外,第聂伯河、顿河等俄罗斯重要的河流也注入黑海。因此,黑海对俄罗斯的国防和经济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不幸的是,黑海由于土耳其海峡的存在同样是一个封闭的海洋。因此,控制土耳其海峡成为历代俄国领袖心中的夙愿。

君士坦丁堡始终扼守着黑海的门户

也正是由于土耳其海峡的极端重要性,这里也是欧洲其他大国无法忽视的战略要地。十八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不断扩张在欧洲国家心中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拿破仑战争结束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欧洲盟主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加重了西欧国家对这个巨人的担心。因此,英国、法国和奥地利都无法接受俄国的力量畅通无阻的进入地中海。

早在十七世纪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法国就开始与奥斯曼帝国发展关系共同对抗宿敌哈布斯堡王朝,二者建立了很强的政治和经贸联系,因此法国无法坐视俄国征服奥斯曼帝国。英国的殖民核心在印度,中东地区是连接印度和地中海的重要通道。

虽然十九世纪初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但是任何控制这里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开通并控制这一重要战略水道的前景是英国非常担心的。因此,英国同样不允许其他国家控制这里。奥地利虽然没有控制奥斯曼帝国亚洲和非洲部分的野心和实力。

但是奥地利非常担心,各大国对这里的争夺会引爆欧洲大战从而破坏奥地利苦心经营的欧洲协调体系。换一个角度,虽然十九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早已是日薄西山,但它依旧能够明白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并努力加以运用来维持自己日渐衰微的统治。因此,在整个十九世纪,这里上演了一幕持续百年的精彩博弈。

1815年拿破仑战争刚结束不久第一场危机就降临了——当时仍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希腊爆发起义。希腊的起义立刻吸引了欧洲大国的目光并得到欧洲绝大多数的同情。为应对奥斯曼的残酷镇压,希腊向俄国发出满怀激情的呼吁,请求各国干涉进来。希腊危机也极大地震惊了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和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他们都十分担心俄国借机控制希腊。好在经过一番劝说,深明大义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认识到欧洲协调体系的来之不易,没有进行干涉。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佛朗茨二世和普鲁士皇帝腓特烈三世

但是情况很快发生了逆转。1825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对他哥哥努力维护的欧洲协调不感兴趣,一心为俄国开疆扩土。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堡求助于不可一世的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出兵帮助平叛,希腊起义者被残酷的镇压。

当此之际,英国新任外交大臣坎宁提出与俄国联合干涉来抵消俄国单独开战的可能(即《圣彼得堡议定书》)。可惜坎宁失算了。尼古拉一世借机与奥斯曼签订《阿克曼公约》(1826年),要求奥斯曼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当时是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的实际保护权交给俄国,同意俄国在土耳其海峡上的完全自由通航。

面对列强的压力,土耳其没有退缩,拒绝了《圣彼得堡议定书》并且单方面撕毁《阿克曼公约》。这正中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下怀。1828年俄国出兵攻打土耳其。虽然俄国取得了胜利但是赢得非常艰难。不过这场战争却对俄土关系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尼古拉一世一方面认识到战争如此艰难很容易遭到其他列强的干涉;另一方面也接受了顾问的意见,保留一个虚弱的土耳其作为南部的屏障要好于瓜分它。此后的俄土关系虽然依旧纷争不断,但是总的思路依旧延续着这一点。

希腊危机暂时告一段落。在英法俄的压力下,奥斯曼同意希腊自治。但是它的后果却绝对谈不上乐观:希腊危机增加了西欧国家对俄国的担忧;同时,希腊成功自治的例子也鼓励了上文提到的那位埃及帕夏的野心。1831年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以要求得到帮助镇压希腊起义的奖励为由进军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并很快击败了奥斯曼军队。

此时,奥斯曼帝国悲剧的发现,英国正忙于1832年的《大改革法案》无暇东顾,而法国更是支持那位埃及帕夏。奥斯曼唯一可以求助的只有他的宿敌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借机与土耳其签署《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与土耳其结成防御同盟,从而使俄国成为土耳其的实际保护人。

有了俄国的保护,土耳其大胆的向埃及发动进攻,希望一举收复失地,可惜又是惨败。接连的惨败让欧洲大国看到了奥斯曼帝国有土崩瓦解的危险。在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的号召下,英国、俄国、法国和普鲁士决定启动欧洲协调,阻止埃及的进一步成功,维持奥斯曼帝国的存在。这一次,除了法国之外其他大国都认识到保留一个虚弱的奥斯曼的重要性。

为了安抚法国,1841年五大国和土耳其签署《海峡公约》,保障各国在土耳其有平等的商业机会,并且规定在和平时期土耳其海峡对所有军舰关闭。《海峡公约》是欧洲协调机制取得的一个显著地成果,保障了近东地区近十年的相对稳定。

1848年席卷欧洲各大国的民族主义革命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在这次巨变中,拿破仑三世登上历史舞台。拿破仑三世一心要打破维也纳体系和欧洲协调机制对法国的束缚,重现他叔叔伟大的拿破仑的荣光。他认为,欧洲协调的核心力量就是奥地利和俄国,因此必须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拿破仑三世以要求奥斯曼帝国承认拉丁教会作为奥斯曼帝国境内基督教圣地保护人为由施压。

这样一来就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为俄国支持的东正教会始终是这一特权的所有者。俄国在多次要求土耳其保障俄国权益未果的情况下,恼羞成怒,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面对危机,最为担心爆发战争的依旧是奥地利,因为地处中欧的奥地利不论站在那一边都会成为欧陆大战的前线。为此,奥地利再次提议召开欧洲协调,由英法奥普四国向俄国和土耳其发出照会。

没想到的是,土耳其竟然决绝了!土耳其利用欧洲大国之间的不和,而法国和英国又打算利用土耳其的不妥协。就这样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幸运的是,战后签署的《巴黎条约》非常宽大,除了禁止俄国在黑海保持海军之外,没有什么伤筋动骨的要求。但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确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它是1815年之后第一次在欧洲大国之间爆发的战争。它标志着维持欧洲几十年和平的欧洲协调体系彻底崩溃。

英国反思这场不体面的战争,而在未来更加谨慎的面对欧洲的争端。奥地利在战争期间的中立态度惹怒了俄国,后者原本希望获得他的支持。而这两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在1866-1871年普奥和普法战争中,英国、俄国会做事不管。克里米亚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另一件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都影响深远的剧变——德国的统一。

爱搞事情的拿破仑三世

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的纷争至此还远没有结束。不过后边的故事,我们在讨论一战起因的文章中已经写过了,这里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对十九世纪俄土关系的梳理,我们发现:俄土纷争的核心是地缘政治争端,这一主线从十九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一战的爆发。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大国为了一个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纷争而爆发的战争”。但是,在欧亚大陆整体的地缘政治世界观中,又有哪里是所谓的“遥远地区”呢?大国云集的欧洲,利益相互重叠,而这种重叠最集中的地区就是原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地区。不幸的是,这一现实一直影响到今天。希望通过我的梳理,为大家提供一个看待俄土关系、欧洲关系的新视角。

本文标签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