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洞灵真经》作品介绍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洞灵真经》即《庚桑子》,或称《亢仓子》《亢桑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尊《庚桑子》一书为《洞灵真经》,书中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创作背景

庚桑子春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庄子·庚桑楚》称庚桑子,为老聃之弟子,“偏得老聃之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谓:庚桑子,陈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居畏垒之山,其臣去之,其妾远之,居三年,畏垒大穰。后游吴,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

《亢桑子》一书,唐朝士人家有藏载全本,王士元求其《亢桑子》不获。以残本所辑补,盖亦有所本,非凭空杜撰;该书内容除因袭《庄子·庚桑楚》之外,也杂取《列子》、《文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书。通行的传世注本为晋太学博士何璨《洞灵真经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有录。何氏生平里籍不详,《永乐大典》云:“晋太学博士何粲”。《四库全书总目》云:“公武当南北宋之间,则何璨当在北宋以前……注文简质,不似宋以后语,疑即宗元所见也。”

作品赏析

《亢桑子》全书,以论道为中心,分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贤道》《训道》《农道》《兵道》九篇。多方发挥老子思想。《全道》篇论养性全神之道,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

《用道》篇称高士之道为“咽气谷神,宰思损虑,超遥轻举,日精炼仙。”称人主之道为“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才良,以安百姓”。《政道》篇谓:“政烦苛则人奸伪,政省一则人醇朴。”皆与《老子》之旨相合,故为道教一并崇奉。注本有何璨注三卷,收载《正统道藏》。

庚桑子简介

亢仓子,春秋时期陈国人,是道教祖师之一,被尊为洞灵真人,乃老子的弟子,为亢桑子,又名亢仓子、庚桑子,四大真人之一。又传说为《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得老子之道,能视听不用耳目。隐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为《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作者。《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

思想

亢仓子以为,道乃万物本根。《亢仓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这就是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容身于道中,从而获得至真之道。

“道”也是有高士之道,“人主之道”。“咽气谷神,宰思损虑,超遥轻举,日精炼仙。”此为高士之道,就是要修己悟真体道。又曰:“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才良,以安百姓。”此乃人主之道,人主要能很好地进行统治,主张不用人事或贪欲等来破坏自然规律,要按道为政,不用谋略欺诈,不加重人民负担,由此争取人民的拥护,争取政治上的胜利。亢仓子还注重“得人心”的政道方法,《政道》篇谓:“政烦苛则人奸伪,政省一则人醇朴。”

他这种对于政治的看法,加入很多内容,皆与《老子》之旨相合,故为道教一并崇奉。此外,《亢仓子》也肯定了阴阳间的客观性,以为阴阳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包含的,指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并肯定对立双方可以转化,指出“阳气盛变为阴,阴气盛变为阳。”“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其中充满辩证思想的光辉。

洞灵真人颂咏吴筠:亢仓致虚极,潜迹依远岫。智去愚独留,日亏岁方就。乡人谋尸祝,不欲闻俎豆。尚贤非至理,尧舜固为陋。

本文标签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