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世界文化

《裘力斯·凯撒》的政治主题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以古罗马史为依据创作的《裘力斯·凯撒》(又译朱利叶斯·凯撒)是一出独具特色的名剧。

通常认为该剧借古喻今,深入探讨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专制集权、贵族民主和群众情绪三者之间的错综矛盾关系。《裘力斯·凯撒》的剧情是围绕古罗马的两个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展开。

在剧中,凯撒是独裁派的代表,他功高位尊,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皇袍加身势在必行;而以凯歇斯等人为首的共和派则反对个人专权,企图铲除凯撒势力,但势单力薄,于是蹿掇德高望重的勃鲁托斯参与他们的行动。在勃鲁托斯的带领下,共和派刺杀了凯撒。之后,凯撒的心腹安东尼以热情的演说煽动罗马民众,使他们改变初衷,转而反对勃鲁托斯,并将勃鲁托斯等人逐出罗马城。最后,在安东尼等人的大兵围困下,勃鲁托斯自杀,共和派覆灭。

公元前44年,已经独揽大权的凯撒在一次庆功仪式上,对一些追随者要拥立他为“大帝”半推半就。自觉看破凯撒心思的执政官凯歇斯怒火中烧。为了防止“独裁者”的出现,他劝说以正直闻名的首席执政官勃鲁托斯和他结盟,联合其他一些贵族,来解除国家的危险。

勃鲁托斯虽曾是凯撒的好友,并得到他的提携,但为保卫罗马共和与自由的理想,毅然担任了“叛党”的领袖。

执政官凯歇斯也是一个讲究实际和有个人野心的人,清楚发动政变的成功有赖于勃鲁托斯的声望,所以听从勃鲁托斯的指挥。在凯撒被乱剑刺死后,豁达大度的勃鲁托斯不但没有同意处死凯撒生前的亲信安东尼大将,反而允许他收殓凯撒的尸体并向公众作悼念演说。

安东尼巧妙地进行公开煽动,将群众不满凯撒的情绪引向反对“叛党”,于是勃鲁托斯和凯歇斯等人被迫逃亡。公元前42年秋旁利比一役,勃鲁托斯又犯战略错误,全军覆灭,他穿剑自杀。

伊丽莎白晚期开始,曾一度占居英格兰剧坛中央的国王们纷纷撤离了舞台。当局明显加强对文艺的禁锢,绝不允许剧作家随意评点英国王朝历史,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剧作家未敢再越雷池一步。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女王驾崩,终身未婚终结了都铎王朝,继而代之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后改称詹姆斯一世)开创了英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苏格兰王室入主英格兰,其间要面对的毕路蓝缕之基与宫廷内外的八面来风可想而知。

最著名的莫如1605年11月5日以盖伊·福克斯为首试图炸毁国会和国王的火药案阴谋,好在情报及时,才化险为夷。由此推断,慑于“文字狱”之忧,此时若再创作上演“国王剧”极其不合时宜。

可是,莎士比亚对历史题材的热情不会因政治禁锢而消退,潜意识中对英国历史的考量改头换面绕过官方查禁出现在世人面前,于是出现了以《裘力斯·凯撒》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为代表的罗马题材的历史悲剧。

美国学者布鲁姆曾指出,在这部剧作中,“莎士比亚有意识地要在他的戏剧中传达他的政治智慧,他有政治意图,他对美与感人事物的理解也首先建立在对公民社会的关切之上。”

即使说《裘力斯·凯撒》的政治主题是第一位的也绝没有流入媚俗的境地,因为它的确表现了非常深刻而且极其复杂的政治纠葛。

主要矛盾乃是围绕集权与民主以及群众情绪之间的错综关系而铺展;在这儿,每个登场人物的作为无不以政治原则为依据,无不意识到他们行动的历史意义。当他们行事时,剧作家又以对不同人物的透彻理解将其个人品质与其政治动机结合起来。

在这出戏剧里,所有人物似乎都在证明亚里斯多德那个著名的人是政治的动物的定义,至少从表面上看,无论属于哪一阵营,似乎都是信念的化身,而置私念于不顾。

本文标签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