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世界文化

《失乐园》是谁创作的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学者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该作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同时,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相互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过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过失乐园的悲剧。

《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创作背景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的封建王权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作为清教徒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社会改革和时代变迁的转型期,他作为一名革命主义者,愿将自己的喜悦和经历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他反对王权专制为史诗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660年王朝复辟后,这时的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变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诗能表现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的雄心壮志。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用隐蔽的讽喻和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下了《失乐园》。

《失乐园》选择的主题来自英美文学思想的根基—《圣经》。《失乐园》的大部分创作是在封建王权复辟后完成的。但是弥尔顿从19岁就开始思考主题的选择和史诗的内容。《失乐园》的主题节选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

作品思想

《失乐园》中,撒旦对上帝的反叛和天国战争正是封建主义的顽抗和两阶级之间的内战。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然而,随着共和国的堕落和腐败,资产阶级与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二世妥协,共同镇压了人民大众的革命运动,封建王朝复辟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失乐园》中弥尔顿用亚当、夏娃对上帝的背叛来映射历史事件,寓意非常明确。从客观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量和社会进步的最终根源,但是资产阶级忽视了人民的力量,成为了封建主义的战利品。弥尔顿通过《失乐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革命意识;提出了一系列思索人性的问题。

《失乐园》以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和撒旦的历史为主线,说明两个思想。亚当失去地上乐园的主线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采集野果过活的自然生活,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的历史过程。这种进步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亚当夏娃偷吃的正是“知识树”的果子,他们在乐园中就养成劳动的习惯,走出乐园后更要靠劳动养活自己和积累财富。

撒旦失去天上乐园的主线说明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也反复出现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失乐园的悲喜剧。诗人自己所生活的英国17世纪就是这样的时代,在诗中得到了折光反映。这条主线也是诗人自己的革命热情和人民愿望的写照。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

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而且诗强调了对情欲的理性控制,是人文主义对生活的肯定和清教的道德观之间的协调。

诗人表面对上帝的赞美实则是暗示专制统制,上帝形象空洞,没有象征性,却是封建权威的代言人。而撒旦形象饱满敢于反抗上帝,即反抗专制独裁,这满足了诗人冲破黑暗统治的愿望。

在《失乐园》问世之前,人们遵从《圣经》的意志,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一事抱有“偏见”,认为那是堕落的标志、痛苦的根源。如果只是从情节上来看,《失乐园》并无过多的创新。但弥尔顿作为一名清教徒,这样的情节安排不过是他对传统知识的一种转述,却并非《失乐园》的真正意图,他的真正意图在于揭示导致人类不幸的根源。

在弥尔顿看来,人类总是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当诱惑降临的时候,他们总是经不住诱惑,把持不住自己,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丧失了应有的乐园。撒旦的堕落是因为野心勃勃、骄傲自满;亚当的堕落在于对妻子过度溺爱,感情用事;而夏娃的堕落在于盲目追求,渴望知识。弥尔顿正是通过他们的遭遇,揭示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因骄纵、奢侈而失败的本质。由此,批判的态度在《失乐园》中表露无遗。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