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历史典故

班门弄斧的典故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班门弄斧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不自量力之意。

一、解释

在鲁班、匠石的门前舞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二、出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班门弄斧的故事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 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 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写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 为“诗圣”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做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句成语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班门弄斧的寓意

这句成语是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鲁班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