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早期的蒙古是什么样的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蒙古草原,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

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近、现代东胡说成为主流。

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史记》上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公元前3世纪末,形成东胡人的部落联盟,与匈奴为敌,不断向西侵袭。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时,匈奴遂强,东袭东胡,破灭东胡各部,大掠其民众及牲畜。东胡各部均受匈奴人统治达3个世纪之久(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末)。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势力衰落。乌桓、鲜卑乘机而起。

乌桓、鲜卑是东胡人的后裔。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破灭东胡以后,一部分东胡人居于辽河流域的乌桓山,一部分居于潢水流域的鲜卑山,故称乌桓、鲜卑。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5年),汉朝击破匈奴,北单于出走,鲜卑人转徙到该地居住。

匈奴余者10万余落,皆自称鲜卑。鲜卑至此便强盛起来,到2世纪中叶,即檀石槐统治时期,据《三国志》描述:尽据匈奴故地,占据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各部首领割地统御,各有分界。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军事联盟也随之瓦解。

蒙古原为森林狩猎部落,进入草原后,游牧畜牧业很快发展起来。在辽朝的统治下,他们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铁的输入,促进了蒙古各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氏族制度迅速瓦解,私有制日益发达。

部落中的伯颜(富者,蒙语bayan的音译)多担任首领,社会分化成世代当首领的那颜(贵族,蒙语noyan的音译,意为“官人”)和依附于贵族的哈剌抽。

贵族通过掠夺战争获得更多财富,并俘掳人口作为孛斡勒,世袭占有。有势力的贵族拥有从属于个人的那可儿大首领还组织了护卫军斡孛黑(氏族,蒙语oboq的音译)组织的形式虽还存在,但已不是原始的血缘氏族,其成员包括了贵族和来自不同氏族或部落的侍从、属民与奴婢。贵族的儿子继承父亲分配的一份属民和奴婢,分别自立家业,并继续扩展,由此不断分衍出新氏族。在频繁的相互掠夺战争中,一些氏族和部落为了保全自己,扩大势力,结成了联盟。

约11世纪上半叶,蒙古部首领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攻灭了斡难河南的强部--札剌亦儿部,从此“形势浸大”。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其子想昆必勒格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

金初,全蒙古各氏族和部落组成大联盟,推举海都长子之孙葛不律(又译合不勒,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为汗(qan,意为君主),蒙古部首领自此始用汗号。察剌哈宁昆的后裔号泰赤乌氏葛不律汗家族号乞颜氏(Qiyan),各自都拥有许多部众,成为蒙古部中最有势力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