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何兆武是谁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湖南岳阳人,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

1921年9月生于北京,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2021年5月28日上午,何兆武于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何兆武,湖南岳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历任北京图书馆编目员,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职;现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何兆武学识渊博,精通中西思想文化史。1978年,他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出版,全书50多万字,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中国思想发展史。此书几经再版,被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而后他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思想发展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何兆武说:“改革开放不仅繁荣了中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给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了繁荣。使我们这些“文革”时期‘荒废’的中国史学研究工作者有了春天”。正是在这个春天里,何兆武的学术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他的《近代西方思想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十几部著作以及《历史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等论文集携百余篇论文不断问世。他还参加了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纲》《宋明理学史》等巨著的编写。

1980年,何兆武作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个与美国文化交流互访的专家,出访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等地考察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文献,他说:“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化开放的差别,在美国可以找到有关中国文化的全部书籍,而在中国,外国文化的书还很缺乏;第二个差别是美国图书资料的开放,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入库翻阅图书和资料,而且可以借。而中国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少见的图书资料要行政领导鉴批后才能借的制度”。何兆武感慨道:“图书的开放,是文化开放的最基本的条件,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了解、分析,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文化的开放必须与经济的开放和繁荣同步,否则会出现精神文化的匮乏与畸形”。

走在前面的社会必定有很多的经验,走在后面的国家一定要吸收。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何兆武在自己的随笔集《苇草集》的扉页上引用过帕斯卡尔这么一段话。诚然,因为思想,何兆武保持着生命的尊严和活力!

座无虚席,台上口若悬河,台下时而掌声阵阵,时而一片沉寂。一个下午,来自北大、清华和人大的学生饶有兴致地聆听了一场题为“中外文化与全球化”的演讲。

主讲人是年逾80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何兆武先生。在演讲中,这位皓首有些秃顶的老者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从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史谈到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逐个阶段,论述了不同文化的特性和共性以及文化的发展阶段和趋势。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当下中国学者对历史哲学的最高研究状态,就不能不读何兆武先生的论著。如果你想通过中国学者的目光去审视西方的史学思想、史学思潮、史学流派,然后反转身来,再去审视当下的中国史学,同样不能不去读何兆武先生的论著。”

如果要颁发一项西方学术著作汉译特殊贡献奖,这一具有无限殊荣的奖项应该毫不犹豫地送给他。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