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为什么司马师传位司马昭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司马师只有五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但有过继之子,是弟弟司马昭的第二子。据《晋书》记载是:“景帝(司马师)无子,命(司马)攸为嗣。”

至于继承王位,王位的继承者归到了司马昭、司马炎一系。不过作为司马师名义上的孩子,司马攸还曾经有继承晋王位的可能:初,攸特为文帝(司马昭)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晋书》)

也就是说,司马昭非常喜欢司马攸,不仅因其个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也与其是司马师的过继子有关,屡有传位于他的意思。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司马昭一时的想法而已,后来的太子(世子)是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

在司马昭决定把晋王之位给司马炎后,也常常为司马攸这个“潜在威胁”(对司马炎而言)的未来感到担忧,在临终时,司马昭“为武帝叙汉淮南王(刘安)、魏陈思(曹植)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司马昭始终放心不下自己这个儿子,他不愿意看到兄弟残杀的结局在之后出现,于是在还清醒时,以前朝的例子告诫司马炎,希望他能善待弟弟。而对此有深刻认识的不仅有司马昭,还有司马昭的妻子,也就是司马炎、司马攸的生母王元姬(武帝初年被尊为太后,谥号文明)。史料记述:

及太后(王元姬)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王元姬在268年就逝世了,她临终前,同样对次子的命运感到忧愁,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流泪劝长子司马炎:“桃符(司马攸小名)性子急,而你这个做兄长的又爱护弟弟,我如果死了,担心你一定不能容他。所以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千万不要忘了我说的话。”

父母都深知司马炎难容贤名远扬的弟弟,但却终究改变不了结局。早在西晋建立之初,司马攸便“总统军事,抚宁内外,(人)莫不景附焉”,他参与朝廷重要事务十余年,其实整个的定位就是周公之流。

但周公辅政时尚且有流言难避,更何况是司马攸头上还有个大权在握的多疑兄长。司马炎的子嗣质量不佳,史称“诸子并弱,而太子(司马衷)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司马)攸”,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攸仍是一副以天下为己任、排除奸佞的姿态,自然就被司马炎调出了朝廷,遣回了封国。

前面也说了,司马攸性急,这一气之下便患病了,又请求为亲守陵不得。御医们也都合伙骗说没病,司马炎看到弟弟告辞时仍仪态从容,也就信了。没料到,刚出宫门数日,便吐血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的影响恶劣,直到东晋时期,仍是一个时人讨论的热点话题。比如东晋名将桓温就曾与众人一起议论过“晋武帝出齐王(司马攸)之与立惠帝(司马衷)”,这两件事,那件后果更加严重。大家大都认为是立了痴愚的惠帝,只有桓温说:“并非如此,让儿子承袭父业,弟弟治理国家,这有何不可!”当然,不论何种想法,都只是空谈,毕竟结局早已注定。

本文标签 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