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民国豫剧小皇后宋桂玲介绍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宋桂玲(1933年4月15日-1999年5月17日),河南开封人,豫剧小皇后,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8岁进开封快乐戏院学戏,专攻刀马、花旦。12岁便以“文武双全”之誉担任主演。1985年任河南省豫剧一团艺术指导。她的唱腔俏、醇、脆;身段娇、娴、美,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主演过150多部戏,塑造了近百位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宋桂玲,女,豫剧小皇后。祥符调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国家一级演员。1933年4月15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一日生开封。10岁进开封快乐戏院学唱豫剧,专攻刀马、花旦。曾师从豫剧老艺人赵清和,后又曾随京剧艺人金丝猴学练武功,12岁便以“文武双全”之誉担任主演。她性情刚烈,学艺刻苦,勤于钻研。从艺57年,积一身绝技。宋老师一生演出了近150部戏,不仅以花旦、闺门旦著称,而且能翻能打,是豫剧女演员中少有的“文武全能”。1952年,年仅19岁的宋桂玲参加中南区戏曲观摩会演,以一折《投衙》竟与“豫剧皇后”陈素真获同等奖励。之后,又赴朝鲜前线参加了“抗美援朝”慰问演出,20岁时已闻名遐尔。诗人阿蔚四十年后忆及当年看宋老师演出《陈妙常》的情景,曾赋诗赞曰“苦恋潘生意绵绵,禅堂焉能拴心猿!难得秋江睹风采,耿耿于怀四十年。”她的《秦香莲》《桃花庵》《穆桂英下山》等在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尤其是经她精心修改的传统剧目《香囊记》(修改后名为《抬花轿》),精彩至极,轰动一时。1982年4月在北京演出时,国际剧协英国中心主任米歇尔、朱里安特意拜访宋老师,十分推崇她的表演、演唱。著名导演谢添也非常喜爱此剧,要为宋老师拍电影。时至今日,《抬花轿》的剧名已经代替了以前的《香囊记》《文武换亲》,每逢欢庆时刻,“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的唱段还都是必唱的曲目。此剧已经成为了豫剧花旦行当的看家戏。

宋桂玲老师的唱腔俏、醇、脆;身段娇、娴、美。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主演过150多部戏,塑造了近百位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抬花轿》中的周凤莲,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生动鲜明的一个艺术形象。《抬花轿》原名《香囊记》,在豫剧舞台上已流传多年,虽未达到家喻户晓,但无数戏迷耳熟能传。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宋桂玲认为《香》剧是以反映张志诚和王定云的爱情为主线,周凤莲只是个陪衬角色,因此她想把这个心直口快、爽朗天真、乐于助人的人物在舞台上树起来,成为《抬花轿》的主角。于是先后四易其稿修改剧本,而后在白口、化妆、人物性格、做戏等方面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多侧面、全方位加重周凤莲的分量。特别是坐轿时的一段唱,为了达到声情并茂,唱腔与舞蹈巧妙结合,宋桂玲每天对着录音机从早上8点到12点,翻来覆去地唱,一字一句地听,同时配上坐轿动作,一点一滴地琢磨,一招一式地练,整整苦练了两个月,直到演出后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开了“收条”,她才如释重负。修改后的《抬花轿》把凤莲刻画得娇媚而不轻浮,憨直而不带傻气,因此“坐轿”一折的唱腔,很快不胫而走,广为传唱。

宋桂玲老师热爱戏曲事业,热爱观众。就在她逝世的前几个月,还带病参加老年乐艺术团,经常为老干部慰问演出,有时中午拔了吊针,下午就粉墨登场,临终前在病房还向徒弟们授艺。1999年5月17日,农历己卯年四月初三日逝世

艺术特色

《抬花轿》(原名《香囊记》)一剧,她在50年代初已把“疯丫头”周凤莲唱红后,又不断揣摩,不断改进,为使周凤莲的性格更丰满,于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次在新娘子坐花轿时加上了一节欢快活泼的唱段。韵味醇厚的祥符调[二八板]把这个戏唱得欢,唱得活,唱得热闹腾天。宋桂玲又根据自己嘴皮子快、吐字清晰的特点,还在该剧中加进了难度很大的两段唱——夸香囊和夸妹妹,听来如珠落玉盘。后学者则因难度过大,对此两段唱腔很少问津,令人抱憾。

本文标签 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