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董允是什么样的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简介

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今重庆)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此后,刘备夺得益州,继续信任董和。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有一次,董允与费祎同往参加许靖之子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觉得耻辱,因此神色不安,但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后,于是认为费祎的德行方面要优于董允。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

人物评价

诸葛亮: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蒋琬: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

陈寿: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轶事典故

董允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鉴于其政绩显著,很多蜀汉官员甚至担任了益州刺史的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进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绝。据说有一次刘禅采纳了一位官员的建议,悄悄地把整个分水镇划在董允的名下,作为他及其子子孙孙的享用之地。听说此事之后,董允一面上书刘禅,坚决不受,一面骑着马不分昼夜赶回分水镇,烧掉地契,将分到的田土一一退回给乡民。

董允墓

董允墓,位于江阳区分水岭乡董允坝,当地传说为衣冠冢,建墓时间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9年)知州阮时升曾建墓碑诗碑各一,诗云:"功著两朝存故里,人亡千载只孤坟,山河未改生前旧,禾泰今瞻陇下耘,遗冢有基犹识性,荐无主独悲君,遥知英爽依然在,欲挽炎精日已曛"。1988年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标签 蜀汉蜀汉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