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袁崇焕为何有争议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其中,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过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袁崇焕因为行事作风的问题,曾经让器重他的孙承宗大为震怒,擒杀毛文龙也是袁崇焕擅自主张。他的同事王在晋认为袁崇焕虽然死于国法,但是他的功劳不可淹没,但同时,他也认为袁崇焕的死是自取灭亡。而唐甄、谈迁等人则视之为明之良将。

朱舜水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他于《朱舜水集》中将袁崇焕称为“卖国贼”。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也对袁崇焕进行猛烈抨击,但其叙述与史实多有出入,评价亦失之偏颇。明末将领徐石麒认为,袁崇焕表面上主战,而实际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杀毛文龙的方式取信于清廷。计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认为袁崇焕虽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条罪状杀毛文龙,如同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杀岳飞一样。明末黄宗羲认为袁崇焕叛国和郑鄤案是朱由检在位时的两大冤案。

清人在撰写《明史》时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误杀”。

而清乾隆皇帝亦认为袁崇焕的死值得怜悯。

民国初年,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对袁崇焕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时,叶恭绰等联名上毛泽东,请求保护袁墓,毛泽东在回复中称袁崇焕为“明末爱国领袖”。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据说是一支由孙承宗和袁崇焕组织并训练的一支可以与后金军八旗骑兵抗衡的队伍。但史料里却没有袁崇焕关于关宁铁骑的记载,即便是梁启超的《袁崇焕传》和金庸作的《袁崇焕评传》也对关宁铁骑只字未提。

而吴伟业在清顺治九年成书的《绥寇纪略》提到“关宁铁骑”却是祖大寿的家将祖宽和堂弟祖大乐入关所带的军队,这支部队的编制有夷人的成分。据《明季北略》记载,祖大寿收降夹在辽东与中国之间的夷人,组成了一支能骑擅射的军队。

《明史》里提到的“关门铁骑”就是《绥寇纪略》说的“关宁铁骑”,但这支部队当时是用来清剿河南流寇的,与袁崇焕击退后金军所用的骑兵部队是两码事。

本文标签 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