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宋孝武帝刘骏生平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字休龙,小字道民,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人。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宋明帝刘彧异母兄,母为路淑媛。南朝宋第五位皇帝(453年—464年在位)。

机智聪颖,文武双全。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先后统军平定雍州蛮族、参与元嘉北伐、征讨沿江群蛮,屡立功勋,颇得民众诸将推戴。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即位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将其击溃,夺取了皇位。

在位期间,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制举措,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门势力,整顿刑律,并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始行检籍,设立台使,改革税制,并改铸钱币;

军事上,以颜师伯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将领,击溃魏军,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并进行了军制改革;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

但统治末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奢侈无度,耽于享乐。为了巩固帝位,过度削弱宗室力量,引发宗室内斗局面,动摇统治基础。大明八年(464年)五月,病逝,时年三十五岁,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刘骏文章华敏,组织“大明文学诗坛”,打破了士庶门阀界标,占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才藻甚美,所作诗文菁华璀璨,著有文集三十五卷。

人物简介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夺取了皇位。年号“孝建”、“大明”,史称孝武帝。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少聪颖,又长于骑射。元嘉十二年(435)立为武陵王。后迁雍州刺史、江州刺史。刘劭弑宋文帝,刘骏起兵讨伐,诛劭,即帝位。

年号“孝建”、“大明”,史称孝武帝。在位期间,刘骏担心各藩王会对自己不利,先后将宗室南郡王刘义宣,南平王刘铄朔、竟陵王刘诞、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休茂等杀害,刘宋势力更加削弱。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闰五月病死。寿三十五岁,在位十一年。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祖”。在位11年(452-464)。刘骏是南朝宋诸帝中较有才华的皇帝和诗人。

评价

宋孝武帝在位十二年“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厉行改革。其中如罢免侨户和推行土断之策,改善了版籍混乱的局面,使国家编户有所增加。又如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和抑制兼并,在经济层面打击了豪强兼并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还比如,大力提拔和全面起用寒人担任要职,进一步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特权。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敏锐指出宋孝武帝时全面形成的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对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转折意义。同时,刘骏统治期间也曾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减免赋税,振济穷人和灾民,更滋养战马,加强军备,实行青冀并镇,多次击溃北魏侵犯,并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

其次,在他统治时期,采取的诸多强硬和铁腕的手段措施,削弱了士族、宗室、地方豪强,扭转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仅实现了“主威独运”的政治局面,更实现了“外内服其神明,莫敢弛惰”的朝局。在他以后的南朝中央与地方的较量时,中央的优势才更加明显了。

其任内创立和完善的诸多制度,如典签制、御史中丞专道制、禁卫直閤将军制、僧官制、制局监分领军之权制、台传机构、州镇的分割改制、刑律的改制等等,以及其任内推行的“寒人掌机要、典签控州镇”的模式,大部分都被此后的南朝齐、梁、陈三朝所延续,有些制度创制如御史中丞专道制和直閤将军制度还被北朝所吸收和借鉴。

可以说对其以后的历史政局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因此部分史家将他视为南朝政治格局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自宋孝武帝始,南朝正式步入主威独运的皇权政治的时代。

但是到他统治末期则一改前期息兵简政之风,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好酒奢靡,滥用民力,奢侈无度,又恰逢大明末年发生大面积旱灾,导致民生出现凋敝,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势出现好转的刘宋王朝,在其执政末年又走向衰败,因此他又是一个“前明后暗”的君主。

本文标签 刘义隆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