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白衣山人是指谁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现在说的白衣丞相一般是指唐代名相李泌。他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4位帝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著名丞相。李泌喜穿一身白衣(唐代无官职的可穿白衣),历史上称他为“白衣丞相”。

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出身辽东李氏,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召李泌参谋军事,宠遇有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泌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出身辽东李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其为赵郡李氏定著六房之一的辽东房),是南北朝时期北周太师李弼之六世孙、唐朝吴房县令李承休之子。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开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赋,李泌思考片刻,问:“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也非常高兴,对李泌大加赏赐,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

宰相张九龄特别喜爱李泌,常常把他请到卧室内交谈。张九龄与大臣严挺之、萧诚交好,严挺之厌恶萧诚的谄媚,劝张九龄谢绝与萧诚的来往。张九龄忽然自己念叨说:“严挺之太刻板刚直,而萧诚软美可喜。”正要命令左右的人唤来萧诚,身旁的李泌马上说:“您以布衣入仕,又因正直位至宰相,却喜欢软美的人吗?”张九龄听后,非常惊讶,急忙改容认错,并称他为“小友”。在朝中,李泌不仅受到张说、张九龄的赏识,大臣韦虚心、张廷珪也很器重他 。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他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

天宝十载(751年),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讲授《老子》。因其讲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待李泌极为优厚。李泌曾经写诗讥诮宠臣杨国忠、安禄山等,杨国忠于是诬称他曾写《感遇诗》讽刺朝政,结果李泌被送往蕲春郡(今湖北蕲春)安置。此事之后,李泌脱离了朝廷,“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白衣山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仓皇出走,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派人四处寻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灵武。肃宗立刻和他商讨当前的局面,他便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很高兴,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希望以宾客的身份随从。肃宗也只好授李泌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难的问题,常常和他商量,称其为先生而不称名。

此时,李泌已少吃烟火食。肃宗有一天夜里,高兴起来,找来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炉吃火锅,因李泌不吃荤,便亲自烧两颗梨请他食用。三王争取要梨,肃宗也不肯给他们。

李泌入朝议论国事,从制书文诰到将相升迁,无所不预,史称其“权逾宰相”。李泌外出时,也陪同肃宗车驾,众人指着他说“穿黄衣的是圣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隐士”。肃宗听说此事,便赐李泌金紫,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后来的唐代宗李豫)的行军司马。 肃宗曾对他说:“你曾经侍从过上皇(玄宗),中间又作过我的老师,如今下任广平王行军司马,朕父子都借助了你的道义。”

军中商议立元帅,人们都注目于建宁王李倓,李泌暗中对肃宗说:“建宁王的确聪明,但广平王是嫡长子,有为人君的气量,难道想要使他做吴太伯吗?”肃宗说:“广平王已被立为太子,何必需要做元帅呢?”李泌说:“假使元帅立功,陛下不使他做君位的继承人,能行吗?太子随从时是抚军,驻守时是监国,如今元帅就是抚军。”肃宗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

肃宗在做太子时,宰相李林甫多次以进谗陷害他,肃宗积怨已久。到即位以后,打算将李林甫的遗骸挖出焚烧。李泌认为身为天子却念及旧恨,不能以宽广的胸怀显示于天下,会使那些投靠叛军的人失去改过自新的想法。肃宗大为不悦,说:“你忘了往事吗?”李泌回答说:“臣考虑的不在于这些。上皇统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川),南方气候恶劣,而且他已年迈,听到陛下记恨旧怨,将会内心惭愧不乐。万一上皇伤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广大,还不能够安抚亲人啊。”话未说完,肃宗便感悟,下阶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道:“朕没想到这些。”

肃宗询问李泌剿灭叛军的战略,他就当时的情势,定出一套围剿的计划。首先,李泌断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因此,他拟定战略,让朔方大将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

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肃宗统统照他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这便是李泌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但可惜的是肃宗急功近利,没有听信李泌的建议,致使河北没有彻底肃清。

肃宗为了尽快收复都城长安,等到郭子仪筹借到西北军大集合的时候,便对李泌说:“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李泌就说:“如果动用大军,一定想要速得两京,那么贼势一定会重新强盛,我们日后会再受到困扰。我们有恃无恐的强大兵力,全靠碛西突骑、西北诸戎。假如一定要先取京师,大概在明年的春天,就可成功。但是关东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等情况,春天来得较早,气候容易闷热,骑兵的战马也容易生病,战士们思春。也会想早点回家,便不愿再来辗转作战了。那么,沦陷中的敌人,又可休养士卒,整军经武以后,必复再度南来,这是很危险的办法。”但肃宗却坚决地不听李泌的战略意见,急于收复两京,由此便出现了郭子仪借回纥兵,随广平王李豫等收复两京的一幕。

遁避衡山

自从肃宗在灵武即位时起,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他当时虽然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正是这种与肃宗极为亲密的关系,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两京收复后,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遁避进衡山修道,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为他建造居室。

入朝出朝

李泌隐居数年后,玄宗去世,肃宗随即也驾崩,新继位的皇帝便是李泌当年特别加以保护的广平王李豫(即唐代宗)。代宗即位,马上就召李泌回来,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代宗先让他住在宫中的蓬莱殿书阁,跟着就在长安的光福里赐他府第,又强迫他吃肉,还为他娶已故朔方留后李暐的外甥女为妻。但是宰相元载认为李泌不肯依附自己,留在朝廷对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刚好江西观察使魏少游请朝廷为他派去一些僚佐,元载就盛称李泌有才,可担此任。李泌就以检校秘书少监、江南西道判官之职再次离开朝廷。旋即改为检校郎中,仍任判官。

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犯罪伏诛,代宗立即召他还京,准备重用。但又为宰相常衮所忌,常衮再三设法外放他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辞不去,代宗也留他在朝中。适逢澧州有职务空缺,常衮极力陈述南方穷困之状,请求放李泌前往治理,代宗无奈,只得授李泌为澧(今湖南澧县)、郎、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团练使,后迁任杭州刺史。李泌虽被贬至地方供职,但在所到之处都立有良好的政绩,尤以在杭州任上的治绩著名 。宋人苏辙称“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至李泌在任时,“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

对于军国大事,李泌仍然不远千里地向代宗提出建议,代宗也必定采用照办。皇太子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也曾与李泌交游。

本文标签 李亨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