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东海孝妇周青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周青,是民间传说汉代东海孝妇,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其对后世影响深远。

民间传说

孝妇名叫周青,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周青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周青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

周青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嫂子周青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县令收审了周青。当时狱吏于公曾向县令申诉,说周青是一位贤良孝女,不会害死婆婆,县令不听劝告执意处斩周青。

在临斩前孝妇周青向县令诉说无心害死婆婆的冤情,提出了可以验证的三种现象,一是被冤杀后流白血,二是天降雪,三是大旱三年。还恳求死后同婆婆合葬。孝妇周青被斩后果真流白血,下大雪,周青被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

孝妇的冤情感动了上天,果真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县令被罢免。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汉东海孝妇为原型,改编戏剧《窦娥冤》、《六月雪》。多少年来孝妇周青的故事被当地人们所传颂,白溪(血)汪村更是妇孺皆知。在墓冢的中间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条南北向的分界线,它记载着孝妇周青赡养老人的贤孝美德。

东海孝妇的故事在古今海属地区的《海州志》、《云台山志》等地方文献记载数不胜数。

元代大杂剧家关汉卿据此创作了戏剧《窦娥冤》这一千古名著,使东海孝妇的形象流传更加广泛。由于关汉卿戏剧的影响,东海孝妇由周青改成了窦氏。

最早出现孝妇为窦氏的,是明成化十五年(1479)朐山县令刘昭所著《汉东海孝妇窦氏祠记》云:“孝妇东海人姓窦氏”。

更具体提到窦娥的,见于清《云台新志.程学桓云台诸山游记》:“此去二十里为窦娥坟,古芳可吊”。

孝文化群口传承

虽然东海孝妇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但故事中提到的孝妇冢、孝妇祠、于公、于公墓、白血沟都是存在的。

孝妇冢位于郯城县县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2华里处,东外环路东侧20米,属郯城镇葛庄村地域。冢高5.6米,周长180余米。墓冢坐北朝南,属西汉末年遗留下来的古迹。虽然历经沧桑,孝妇冢保存仍较为完好,每逢春节或清明,都有不少人来凭吊。

祠在郯故城南门口向南二里处,面东,现郯城酒厂南侧,系嘉庆元年知县周履端所建,道光五年知县徐铭增修后殿。

孝妇传说是一个社会传承、群口传承的民间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传承人群和直线的传承关系。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到今天,孝妇故事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孝妇传说所承载的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东海孝妇的传说着重表现的是传统的“孝”文化,通过孝妇的故事,可以看到当时郯城地域的社会管理、风俗民情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孝文化的盛行,“二十四孝”中,发生在郯城及周围地区的传说故事就有“鹿乳奉亲”和“王祥卧鲤”,而东海孝妇把“孝”的内涵扩展到婆媳之间甚至邻里,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本文标签